站内搜索:
药品降价带来的“蝴蝶效应”(1)
日期:[2020-01-14]  版次:[A19]   版名:[新健康]   字体:【
■廖木兴/图

进入2020年,回顾2019年,别有一番意思。对医药行业来说,由于受到疫苗事件、“4+7”带量采购、药品谈判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医药行业喜忧参半。药品降价是2019年的主基调,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蝴蝶效应”:药价下调,药企裁员;税务核查,行政罚款……行业处在巨大的变革中,以往的药品价格体系、销售模式、药企产品结构正在被重塑。

■新快报记者 梁瑜

大事 1

打破“原研药=进口药”的旧局面

2019年,近60个创新药在中国获批,其中近20个为国产创新药。这年,在中国获批的新药数量首次超过了美国。

2019年5月7日,豪森自主研发的我国首个长效GLP-1类降糖药周制剂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上市;11月,豪森再奉上针对慢性髓性白血病的一类新药甲磺酸氟马替尼片。同一年获批两个一类新药,可谓一时无两。

2019年5月,还有金迪克生物的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恒瑞药业针对霍奇金淋巴瘤的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广东中昊药业治疗银屑病的1类创新药本维莫德乳膏获批;11月,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和上海绿谷制药共同研发的阿尔兹海默病新药甘露特钠胶囊有条件获批上市;12月,恒瑞医药用于常规胃镜检查镇静的1类创新药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再鼎医药用于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的1类创新药甲苯磺酸尼拉帕利胶囊,百济神州的PD-1药物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沃森生物的13价肺炎疫苗,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双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陆续获批。

此外,2019年11月14日,美国FDA宣布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BTK抑制剂泽布替尼(Brukinsa)获得加速批准上市,这是首次有中国本土新药获FDA认证。

记者点评

在经历了2017年、2018年进口药上市潮后,2019年,很多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药获批上市。这些创新药囊括疫苗、皮肤、神经、肿瘤、麻醉等领域,实属一大飞跃。而我国自主研发的新药在美国获批,更是振奋人心。

国家大力推进和支持我国创新药研发及上市进程,我国创新药行业出现了研发活跃的特征。目前我国的创新药,不少布局在CAR-T、PD-1抑制剂等全球研究热点领域,与国际主流药品市场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有赶超个案。就此态势可预见,未来五年,我国1类生物新药会出现井喷,将会有更多1类生物新药获批,甚至“出海”。

大事 2

“4+7”下药企都在行动

2018年起,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推进,国家集采方案逐步推出,在2018年12月确定了11个试点城市和31个集采品种后,迅速在当月完成了第一批集采。首次“4+7”试点总共中选了25个品种,这些药品的中选价与2017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达到96%。

试点半年后,集采政策迎来集中落地期。2019年9月1日,上海《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出台,文件规定将带量采购试点从11个城市扩大到27个省级行政区域。9月24日开展联合招采,与联盟地区2018年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价平均降幅 59%,与“4+7”试点中选价格水平相比,平均降幅达25%。

记者点评

“4+7”集采模式下,药企必须有所行动。

那些主动参与竞标的,为中标、占据市场份额,只能降低药价。一旦中标,接着就是大幅压缩市场营销费用等成本支出;不中标的,由于缺少了进院销量,市场份额必然下降,也不得不考虑削减成本。不参与竞标或处于观望态度的,也不得不通过“主动降价”“增补新品种”等举措主动适应“4+7”带量采购落地后的新市场格局,维护自己的市场份额。

总的来看,“4+7”带量采购的带来了很多改变:结合市场来给药品“定价”,通过集中采购挤出药价水分,有效实现药品降价;简化招采过程,也避免了环节中“猫腻”的出现;倒逼医疗机构规范、优化用药。最终,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降低医疗机构的药占比,破除以药养医的机制,促进医疗机构的改革,可谓一举多得。

行内人士认为,“4+7”后可能出现中标药品断供,或因集采而不得不将病人原本用药换为集采药物,也可能因大幅降价会使未成熟品牌放弃或减少市场培育和医、患教育推广……这些问题都需要想到合理的应对方案,让我国的集采降药价之路走得更顺。

大事 3

“联姻”与“分手”

2019年,国内外药企间分分合合,爆款新闻不少。

先看看国内企业的合作:2019年1月,石药集团以2.53亿元收购生物制药公司永顺科技;6月,长春高新发布公告称,拟以56.37亿元收购金赛药业29.5%股权,最终持有金赛药业99.5%的股权;12月17日,罗欣药业75亿元借壳东音股份……

再看看国内企业与外资药企的合作:2019年1月,阿斯利康携手绿叶制药,宣布获得血脂康胶囊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推广权;1月3日,百时美施贵宝(BMS)宣布拟斥资740亿美元并购新基公司;5月,药明康德宣布成功收购美国临床研究服务公司Pharmapace;7月,再鼎医药与美国Incyte达成合作;11月,百济神州宣布与美国安进建立全球肿瘤战略合作关系,将共同开发20款创新药锚点……

除了合作,也有分手。6 月,百济神州宣布与新基公司终止关于百济神州在研抗PD-1抗体替雷利珠单抗的全球合作;12月,石药集团与君实生物终止了合作……

记者点评

对药企来说,没有纯粹的爱,只有不变的各取所需。

医药企业的分分合合,大多是进行优势互补、丰富公司产品线的举措。有些药企,有优势药物,但产品线单一,市场上后起之秀不断涌现,霸主地位备受威胁,加上药物眼看专利保护期就要到期,手上也不缺钱,赶紧买家药企“补气”,也为日后多做打算;有些医药企业会研发,但不会吆喝,找一家在销售渠道等方面更有优势的公司,产生协同效应、优势互补,最终对业绩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而“分手”的原因则多是文化差异、经营理念、期待不同等,“强强联手”的企业则面临着研发进展及后续市场情况超出预期、研发失败、内在研发利益等多方面的挑战。

下转20版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