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跟米开朗基罗平分秋色 提香肖像画名声最大或曾影响伦勃朗
日期:[2020-01-19]  版次:[A10]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委罗内塞 迦拿家的婚宴

■提香 教皇保罗三世和侄孙们

■提香 忏悔的玛格达林

■提香 男子画像

“从伦勃朗到莫奈——欧洲绘画五百年”展览中,虽然伦勃朗与莫奈无一例外成为了焦点,但同时展出的,比伦勃朗更早的还有另一位值得关注的大师,他便是提香。甚至可以这样理解提香与伦勃朗的关系,鲁本斯受提香影响,而他则直接影响了伦勃朗。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城市国家中,最突出的有佛罗伦萨、米兰、那不勒斯、罗马(教皇国)和威尼斯。人们曾按地域划分画派,但在艺术上最有特色的,而且能够跟以米开朗基罗为代表的佛罗伦萨画派相提并论的便是威尼斯画派。而提香则是这个画派的代表。著名已故美术史家贡布里希认为,“提香在同代人中以肖像画博得最伟大的名声。”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提香是当时威尼斯

最为盛名的艺术家

提香出生在阿尔卑斯山南部的卡多尔,是一位长寿画家,传说99岁时死于瘟疫。他同代的画家委罗内塞在一幅题为《迦拿家的婚宴》的大画上,把他重视的同代画家都画进了一个乐队里面。长髯的提香年龄最高而精神旺盛,正在全神贯注地弹着一具巨大的低音“贝斯”。

提香漫长的一生,获得了很高的声誉,一度跟米开朗基罗平分秋色。

史料显示,连西班牙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也曾为他拾起掉在地上的画笔,表示对他的敬意。从这个意义来看,对于其后的时代,这段小逸事不论真假都意味着艺术的一种胜利。但提香所作的肖像画却告诉后人,他绝非一个攀附权贵的艺术家。

已故著名美术史家迟轲曾在《西方美术史话》中提到,他画的《马上的查理五世》,虽然全身铠甲,却依然是一个“好大喜功”而精神衰萎、头脑空虚的人物。他画的保罗三世(那位命令米开朗基罗画《最后的审判》的教皇),完全像一个在阴谋中度日的老朽。

提香不是像达·芬奇那样包罗万象的学者,不是米开朗基罗那样超群出众的名人,也不是拉斐尔那样多才多艺、博雅迷人的人物,但他被历史学家们一致认为是当时威尼斯最为盛名的艺术家。历史公认提香在驾驭颜色方面,是一位可以跟米开朗基罗的精通素描法相匹敌的画家。这种至高无上的技艺使他能够无视任何久负盛名的构图规则,而依靠色彩去恢复显然被他拆散了的整体统一。

提香越到老年

在思想技巧上越臻成熟

贡布里希认为,“提香在同代人中以肖像画博得最伟大的名声。”《从伦勃朗到莫奈——欧洲绘画五百年》展览中,通过那幅《男子画像》就不难体会他画的肖像的魅力。

提香到了晚年声名远扬,宫廷贵族们多以获得他的作品而得意。贡布里希在书中感叹道,难怪社会上的权贵为了求取这位大师为他们画像的荣誉而竞相争夺。这倒不是因为提香愿意画美化、讨好的画像,而是因为提香的画使他们产生了一种信念,相信通过他的艺术他们就可以永生不灭。他们的确没有死亡,至少当我们在那不勒斯站在他的教皇保罗三世肖像画的前面就如此感觉。

面对提香笔下的肖像,贡布里希更惊叹“让人几乎不能相信那柔和怡神的眼睛不过是涂在一块粗糙画布上的颜料。”

威尼斯画派中,才华早露并在美术史上留有盛名的乔99尔乔内,三十岁刚过就死了;而三十岁的提香在艺术上仍在探索,他接受了乔尔乔内描绘女性温柔优雅的长处,而使之更具蓬勃的生命力。他受乔尔乔内的启发而重视风景的研究(给乔尔乔内做助手时,他帮助画了《睡着的维纳斯》背后的风景),这使他在色彩的表现上获益匪浅。高寿且精力充沛更使提香创造了题材多样、数量丰富的作品。而越到老年,在思想和技巧上越臻于炉火纯青的境地。

提香早期作品精致细腻

后期笔法大胆

威尼斯画派区别于其他画派的最大特征就是其对色彩方面的运用与探索。文艺复兴初期,佛罗伦萨画家乔托用含油质比较少的胶料使颜色更加鲜明。由于蛋彩画干燥的速度很快,使画家很难衔接,难以达到细腻的晕染效果,画面显得生硬。威尼斯画家更多地借鉴尼德兰的绘画技法,尼德兰画家杨凡艾克改良了油画技术之后,使威尼斯画家可以自由地消除轮廓线边缘的生硬线条,代之以光和阴影的交替。同时威尼斯画家根据自己的视觉经验和绘画需要对上述技法加以改进和利用。

美国艺术史学家潘诺夫斯基如此评论道:“佛罗伦萨美术依赖于素描、造型的坚实性和由此构成的结构,而威尼斯美术却基于色彩、气氛以及图绘般的丰润与音乐性的和谐。”

从传统坦培拉画法的盛行,到油画运用的变革,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一直致力于由彼及此的发展。提香更是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据帕尔玛·乔凡纳的描述,他“习惯在画面上放置大块颜色,作为下一步刻画的基础:喜欢用蘸满固有色的画笔快速扫过画面,有的地方用大面积的土红色形成中间调子,亮部则用铅白混合一定的颜色塑造高光,如此只用寥寥数笔就能塑造出一个优美的形象”。十六世纪美术史家、米开朗基罗的朋友瓦萨里在《艺苑名人传》中如此评论:“提香早期的作品无论近看远看都十分精致、细腻,但后期笔法更为大胆。”

不仅17世纪荷兰、西班牙的名手直接学习他的经验,19世纪印象派也从他那里得到鼓舞。瓦萨里说他的技巧“是以一种印象的方式粗略地完成的。雄劲的笔触和小点,从远处看来才收到效果。不要以为它不费力气,其实是不断修整而完成的。这使得图画栩相如生”,如《乌尔宾诺的维纳斯》,在15和16世纪的西方,大多数画家并未发现笔触本身不仅可以使形象更生动,且具有一种表达情绪的作用,提香则远远走在了前边。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