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患者出院,让我看到了希望
日期:[2020-02-08]  版次:[A05]   版名:[重点]   字体:【


在隔离病房里,生死常有,见过不少,仍心潮起伏,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病区护师陈晓敏到武汉驰援一周多了,最近,她帮两名患者办理了出院事宜,这让她满心欢喜,她说“看到了希望”。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吴锡平说,有不少病人和家人一起住院治疗,他们不能见面,相互牵挂,但他相信,很多人都可以很快地回家团聚。

今天两位患者出院,我看到了希望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病区护师陈晓敏日记:

今天上班我看到了希望,我所服务的病区今天出院了两位患者,一位四十多岁的叔叔,一个二十多岁的姐姐。

叔叔告诉我,他的父母因这次疫情去世了,爱人也感染了,也在住院,情况不是很好,反复发烧,出院后就去看看她,给她加油打气,希望爱人能和自己一样,战胜病魔,渡过这次难关。幸好孩子没回武汉,躲过了一劫。

一位老爷爷一直感谢我们从广东过来帮忙,说医护这个职业很伟大。给他打完针,他问:“姑娘,我这病是不是好不了啦?我都住院好久了,心里真是怕得慌啊。”我知道病人住院久了都会有焦虑情绪,而且这里是隔离病区,也没家属安慰陪伴,老人家需要心理疏导。

我跟老人家说:“爷爷,您看今天都有两位出院的,您放心,肯定能治好。您是教授,教书育人一辈子啦,我们还指望您出院后去教更多学生呢。您就安心治疗,不要胡思乱想,这个病治疗是要花时间的。”

隔离病区,患者住院时间较长,还不时可能看到病友因抢救无效死亡,加上现在对新冠状病毒的恐惧,他们承受着病痛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我想,以后在做治疗的间隙,我可以尽量多跟患者聊天、沟通,必要时可以做一些心理干预,帮助他们缓解精神压力,也利于他们的恢复。

隔离病房的母子:一定可以很快回家团聚的!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吴锡平日记:

今天值13点—19点的班。88岁老人的病情还是很重,现在血氧不稳定,精神很差,下了胃管,但不能补太多液体,给他开了安素(社会捐赠药物,免费给病人使用)。为了减轻家属负担,我们没要求他女儿陪护。想着她一定非常惦记父亲,不同班次的医生会打电话跟她交待病情。老人家,一定要好起来啊!

30床是一位50来岁的女性患者,上次跟我说,起来走路有些头晕,眼睛发黑。我跟她解释,卧床时间太长,突然站起来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指导她起来后在床边多站一会。今天去看她,她说按我说的去做之后,就没有头晕眼花了,但现在又有一点。

我正纳闷,旁边的病友道出了隐情——原来,她儿子也住在我们病区22床,核酸检测结果刚刚出来,阳性,要转去火神山医院,她很牵挂儿子。我安慰她,那边有解放军医生治疗,条件技术都很好,很快你们就可以回家团聚了!一番开导,她的心情好了很多。

这次值班,卢毅荣和王凯医生的病人情况更严重,卢医生那边有两个病人上了无创,我们相互帮着,共同应对!

隔离病房里,每天都有很多故事,暖心的、励志的……我很想把它一一记下,说给远方的你们听!

无论是这里的病患,还是家里的亲友,你若安好,便是睛天!

■新快报 记者黎秋玲 通讯员伍晓丹 游华玲采访整理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