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罗清峣 通讯员穗教宣报道 怎么保证学生在“电视课堂”有良好的上课体验呢?靠老师的 “工匠精神”,也靠背后的教研员、技术保障人员等近千人的共同努力。3月2日,针对高一、高二年级的“广州电视课堂”播出,课程由广雅、执信、二中等七大名校优秀教师录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市共享。
记者在“电视课堂”的课表上看到,从8∶40开始,每天六节课,直到15∶40结束正式课程。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一高二两个年级一周六十节课的课程却是由近千人共同完成。
广州市教育局统筹,市教研院设计课程,指导学校老师集体备课,市属学校勇于担当、积极参与,按照学科分工负责。广雅负责数学、化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执信负责政治,二中负责英语,六中负责生物,铁一负责地理,广附负责物理,此外,还有合作模式,执信和协和共同负责语文学科,六中和广附共同负责历史学科。七所学校,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迎接、应对“电视课堂”这一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