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疫情防控保障通气会之“羊城她力量专场”
羊城木棉花开的春天,第110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如约而至。因为疫情,这个节日注定与以往不同。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涌现出众多女性,她们如木棉花般“婷立红秀”,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气,撑起疫情防控“半边天”。
她们是白衣战士,战场上冲锋在前;她们是红衣志愿者,用奉献筑牢防线;她们是蓝衣劳动者,为战疫生产充足物资……
3月8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疫情防控保障通气会之“羊城她力量专场”,致敬最美的她们,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女性代表齐聚一堂,为我们娓娓道来一线抗疫故事。此外,广州市妇联昨天还发布了《疫情防控中的女性力量》报告,反映女性在抗击疫情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广东援鄂医护人员近六成是女性
新快报记者从广州市妇联获悉,为了铭记羊城女性在这场抗疫人民战争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广州市妇联发布了《疫情防控中的女性力量》报告,从性别视角对女性参与抗疫相关工作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用数据和案例展示女性的专业能力和爱岗敬业精神。
“我们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女性在疫情防控中所做的努力,也同时呼吁人们更为关爱女性。”广州市妇联研究室主任徐晓雯说,这个报告,也希望能作为给全国妇女同胞的一个特别节日礼物。
报告显示,截至3月1日,共有316批次医疗队支援湖北,医护人员达39108余人。其中江苏13批次2804人、广东24批次2461人、辽宁11批次2030人,三省援助湖北医疗队医护人员人数排名全国前三。
截至2月9日,全国驰援武汉的19800名左右医护人员中,约有护士14000人,护士中近九成是女性。
不少批次医疗队中女性占比超过50%。辽宁支援医护女性占到总人数的88.2%;来自上海的前线医生中有50%以上为女性,一线女护士超过90%。
1月24日,广东首批医疗队奔赴湖北驰援。徐晓雯在会上介绍,截至第24批广东累计向湖北派出2461名医疗队员,其中女性占比59.7%,占近六成,女性医护人员平均年龄约32岁。女性医护人员中47.79%来自广州,接近1/2。(记者注:截至3月8日最新数据,广东援助湖北医疗队已经派出第26批累计2483人。)
在广州地区派出的1256名援鄂医护人员中,女性703人,占比55.97%。女性医护中30-39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47.80%,其次是20-29岁年龄段占36.38%,最年长者59岁,最年轻者22岁。女医护人员中,护理人员占比最多,占87.87%。据不完全统计,女性医护中党员约占58.78%。
2.3万“巾帼”志愿者在行动
“警花”在战疫一线怒放。广州市公安局3.1万多名警察中,女警有4100多人,其中有857位女警直接参与了应急处置、监管防护、交通联合检疫、定点医疗机构守护、隔离点守护等一线疫情防控工作。此外,还有大量的女警在本职岗位上默默坚守,服务这场抗疫战争。
广州过半防疫志愿者是女性。共有41832名志愿者上岗参与疫情防控,其中女性23008人,占比55%。广州市妇女志愿者协会也招募了大量巾帼志愿者骨干提供暖心志愿服务。此外,广州市妇联通过宣传引领、社会募捐、心理咨询、关爱医护人员家庭、参与社区防控、助力复工复产等举措,积极协助党政部门开展工作。目前已捐款捐物合计超过2178.44万元,“家事我来帮”关爱行动为一线医护人员家庭免费配送果蔬生鲜食品7479户次。
市八医院:ICU女性医护占76%
会上,多名医护人员讲述自己的战“疫”故事。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承担着近300例确诊病例的救治任务,是广州市收治确诊病例、重症病例最多的定点医院,如今病人治愈率超过九成。
市八医院隔离病区ICU主任邓西龙一直在一线从事传染病、重症医学临床工作,2003年“抗非”一战之后,邓西龙再次主动请缨,担起隔离病区ICU主任的重担。
“市八医院是广州市的主战场,医护人员更是责无旁贷。”邓西龙说,市八医院一直都有应急队伍,时刻准备应对突发传染病。作为医院ICU的“大家长”,她说,ICU团队里女性医护人员占比76%,最多的是护理成员,“女性顶起了‘大半边天’”。
“80后大多是孩子的妈妈,90后则是妈妈的孩子。”她介绍,在这次疫情中,80后成为主力,90后也得到了很快的成长,ICU所有重症病人基本靠80后、90后成员护理,病人的吃、喝、拉、撒都要管,她们承担着救治中最辛苦、最难的部分。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邓西龙曾多次被媒体称为“女英雄”“钢铁女侠”,而她说,她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英雄,自己做这些,只是做了每个医生该做的事情。
而市八医院隔离病区五区护士长农菲也深有感受。从1月23日开始,医院隔离病区从东风院区搬到嘉禾院区,“当时很匆忙,医用设备、流程安排一切都是空白,但医院当天下午1点就要收治病人。”她带领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通力合作仅用5小时就建立好病区。
农菲说,护士需要24小时轮流在病区工作,戴着N95口罩、防护面罩,穿着防护服,一天下来衣服全部湿透,有时还会出现头晕缺氧等情况。“压力很大,包括精神和身体的压力。隔离五区护理团队大部分是90后年轻人,但她们不说一句怨言,令人感动。”
ICU所有重症病人基本靠80后、90后成员护理,病人的吃、喝、拉、撒都要管,她们承担着救治中最辛苦、最难的部分。”
——市八医院隔离病区ICU主任邓西龙
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医护人员)进病房之前不敢吃得太饱喝太多水,就怕中途要上厕所,不仅麻烦,还浪费一套防护服,我们都会自觉地穿上纸尿裤,这种感受真的是要亲身经历过才会懂得。”
——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ICU护士长钟燕萍
我总在外面,跟疫情发生地人员有过接触,父母年纪大,也有基础病,担心回家给爸妈带来风险,我不敢回去。家里人也很理解我。”
——广州市公安局海珠区分局新港派出所民警吴宇兰
■本版统筹:新快报记者 何生廷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何生廷 ■本版摄影: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