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这届妈妈 更容易还是更难?(2)
日期:[2020-05-07]  版次:[A15]   版名:[时尚花生]   字体:【
仙女孕妈 Phoebe 92年妈妈,宝宝27天 时尚编辑

仙女孕妈 阿C 95年妈妈,宝宝1岁3个月 传媒公司创始人

B 这届妈妈普遍选择为知识付费

记者采访的这几位90后妈妈,一个共通点是基本上都会选择花钱给自己购买一些孕产期的相关课程,也就是知识付费产品,在她们看来,主动学习才是对孩子和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只有充分学习并且及时更新信息,在面对长辈们的各种“经验”“传统”的时候,才能有正确的判断,并且能有理有据地说服长辈。

好比大力花了200多元购买了丁香妈妈APP的会员,因为APP里有涵盖十分广泛的视听课程,从孕期到坐月子再到新生儿护理等等的内容都有,“学习下来我觉得反而是让我省了不少钱和事,比方说它会告诉你白莲须煲鸡蛋、覆盆子、鹅蛋什么的并没有所谓的‘去胎毒’功效,何况娘胎里根本没有毒;那些价格不菲的燕窝、阿胶、月子餐什么的,可能更多的是带给你积极愉快的心理暗示;还有爬楼梯并不能催产或顺产,反而可能会压迫膝盖,还有可能会有摔倒的风险。”

她发现,这种知识的更新迭代是很快的,她之前分别看了两本70后和80后孕妈给的书籍,发现孕期的相关知识几乎“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书本里很多内容已经不合时宜甚至有可能是被验证错误的,“所以类似这种知识型产品还是买最新、最近的比较好。”她说。此外她也购买了适用于孕期的瑜伽课程,主要是希望自己在孕期也能保持运动习惯以及帮助顺产和控制体重增加,“丁香妈妈里也有运动教程,但一个人做提不起劲儿……”

同样买了80节孕妇瑜伽课程(含产前产后)+模拟分娩的Phoebe所持的观点是“必须买”,她在怀孕前就接触过孕妇瑜伽,了解到孕妇瑜伽有利于孕期控制体重,能适当缓解孕期的身体不适,还对顺产分娩有帮助,就找专门的孕产妇瑜伽学校报了名,模拟分娩是报名时增送的,“不过就算要花钱买,我也会买,因为在生产之前真的完全不了解产房的事儿啊,一些妈妈群里大家七嘴八舌说的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模拟分娩是由产科医生讲的课,起码自己心里有个底,真到了分娩的时候就不会慌里慌张,会淡定很多。”

阿C则是一开始觉得顺其自然就好,不会主动去购买什么课程,但后来随着孩子的成长,让她渐渐有“有些东西超出自己可控范围”的感觉,还是愿意去花钱,最近她就刚给宝宝报了早教的课程,“感觉宝宝越大越有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作为新手妈妈,对育儿概念一无所知,很多时候满足不了宝宝的需求,造成宝宝哭闹,所以才会想去寻求外界有经验人士的帮助。”作为新手妈妈,很多时候阿C也承认自己并不懂怎么教导小孩子,她说好比宝宝打人、发脾气乱扔东西,跟她说了这样做不好,但宝宝还是会故意去重复做,“有时候真的很焦虑,很迷惘,怕现在教导不好,养成不良习惯影响她一生就不好了……”

C 这届妈妈都懂得不要“硬碰硬”

说到“育儿焦虑”这个问题,每个人多少都会有那么一点儿,说不焦虑是假的,作为新手妈妈要面对的“空白区域”实在太多,很多年轻夫妻事实上也并没有想清楚要采用怎样的育儿方式就已经把孩子生了出来……

“其实我们总觉得,应该是双方都足够成熟了,才考虑生孩子的问题,才是对自己和对孩子负责任的做法。”大力说,所以她会非常重视健康类知识的学习,但对于一些教育方式类的,她反倒不会过于执着,每家每户有自家的情况,没有横向可比性,更不一定非要按书本或网上流行的那些所谓育儿专家们的建议去硬来,“过分执着只会增加自己和身边人的压力,”她说,而且对于孩童的教育,她认为为人家长者自身的言传身教更为重要,做父母的更多时候是要靠自己的行为端正及三观去影响孩子的,“像我父母,他们在我12岁之前几乎就没有在我面前讲过一句脏话,也不会当着我的面吵架,后来我即使听到别人说脏话,我也不会去模仿,可是我知道有的家庭,父母说脏话、当着孩子的面争吵,这些都不避讳,导致小小孩童才几岁大就口吐脏话……”

家庭环境的影响毋庸置疑,但在育儿观念的问题上,又是一个比较敏感且很容易就跟家里长辈产生分歧的地方,所以这届妈妈们都很懂得跟长辈沟通的“技巧”,“不要‘硬碰硬’,”大力说:“也不要直接说‘你那套已经过时了’这种埋汰话,对不同的观念理念,最好是能拿出证据来晓之以理,或者是借他人之口,尤其是像医生、月嫂这样的专业人士,来让长辈信服。”

大力举了个例子,来说明与长辈之间的沟通不要太急于去辩论或解释,急着辩论或解释,往往就是引发矛盾和产生争执的根源。“像我妈之前准备了很多米酒,因为我们客家人有月子里喝鸡酒的习惯,她是准备在我坐月子的时候给我补身子。刚开始我看她准备得兴冲冲的也就没阻止她,打算等后期去上医院的孕产课程时问问医生的意见再告诉她,虽然这段时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医院的孕产课程都没开,但我们还是可以利用很多方式获取想要的资讯,比如线上问诊,用截图的方式就能清晰看到医生的回复说为什么月子里不能喝酒以及食用用酒煮的食物,这就完美化解啦!”大力的结论是,遇到类似情况,停一停,想一想,不要急着辩解,“世界就会更美好!”她说。

此外她在预产期前4个月的时候已经选定好了月子中心,一个是不想双方父母照顾太辛苦劳累,另一个考量也还是为了“技巧”地避免观念不同导致的矛盾激化,“老一辈认为的传统坐月子与新生儿护理观念和现代科学还是有不少相悖的地方的,而且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也不一样,与其到时候长辈们各持一词不知道听谁的,还不如就到月子中心里由专业人士专业料理,老人家只要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就好了。”

选择请专业月嫂协助自己坐月子的Phoebe也表示,一是为了让自己在坐月子期间能够得到很好的休息,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从专业月嫂身上学到一些育儿的知识和经验,“我们两夫妻对新生儿护理都一窍不通,那么脆弱的新生宝宝,我们也担心自己万一弄错点什么就不好了。”再有一个方面,也是因为长辈们以前很多坐月子的方法,其实都不能算很科学,比如都知道坐月子要进补,但其实进补也是有讲究的,不是天天喝鸡汤就行,也要讲求一个“循序渐进”,好比一开始要从清淡一些的食物开始,不能一上来就大补等等,“但如果我们跟长辈说这些,他们不一定会听进去,月嫂说,就不一样了,月嫂代表的是相对专业的身份,她说,长辈们就会听,我们也省了口舌,心情也会好,月子期间好心情当然能让身体更快恢复,也更利于母乳增长嘛!”

储备足够的育儿知识,也是化解与家人长辈之间不同观念、理念之间矛盾分歧的“利器”之一,当大家有不同看法或是长辈们提出他们的建议时,能尽量有理有据地说服他们,“如果实在说服不了,就坚持做自己吧,”Phoebe笑着说,或者把宝宝的生活划分成不同的面,自己想好可以让步的那一面,“比方说穿衣打扮,在家的话,长辈们想让宝宝穿什么,就穿吧,总得给点儿能让长辈们表达爱意的地方,不然他们也难受。”

“在我们家,有问题都不能留过夜,都会及时提出来,大家摊开来讲,尤其是有矛盾的时候,更要及时解决,要知道问题的所在,不然小问题变大问题。”阿C说,如果和长辈们产生分歧,他们会上网求证看看哪一方是对的,“如果是我们对,也不要和父母或长辈发生正面冲突,先表示听从,特别是在孩子面前要保持一致,不能一边是反对一边是赞同的声音,然后再找合适机会把正确答案告诉他们,用别人的例子给长辈提供客观分析,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

其实避免矛盾最大化最好的做法就是这两个字——沟通,这是这几位90后妈妈们都持的观点,家里人的出发点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宝宝好,如果有不同意见,多沟通,尽量达成共识,才是与家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