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两次选择回基层 带领瑶乡人脱贫
日期:[2020-05-16]  版次:[A07]   版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字体:【
■曾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赵少辉(中),扎根瑶乡基层,致力脱贫攻坚工作。 受访者提供

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曾参与“三支一扶”计划的大学生、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赵少辉:

■新快报记者 沈逸云

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是广东省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生于斯,长于斯,赵少辉是个地道的瑶乡人。2008年,赵少辉是参与“三支一扶”计划的大学生,经历12年的奋斗,他已成长为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他曾有两次机会可“逃离”艰苦的工作环境,却都义无反顾地选择留在基层。他通过扎扎实实的走访、量身定制的方案,带领乡亲们实现了增收脱贫。2019年,赵少辉被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2016-2018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

作为村小组首位本科生 毕业后回乡工作

2004年,赵少辉考上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成为村小组第一个考上大学本科的村民。2008年赵少辉即将毕业时面临第一道职业人生选择题——留在繁华的广州还是回韶关乳源?“回到家乡,自己所学知识可能更能发挥作用。”赵少辉的人生天平第一次向基层倾斜,他坚定地报名参加广东省“三支一扶”计划,于2008年7月回到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镇政府从事扶贫工作。

“三支一扶”两年服务期满后,赵少辉于2010年12月考上了公务员,在离县城最远的乡镇——大布镇政府工作了4年。2014年2月,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他被调入县直机关部门。这时他又面临第二道职业人生选择题——留在县里还是回镇里?他再一次将人生天平倒向基层,到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大桥镇工作,分管脱贫攻坚工作。

走访500多户 扶贫方案修改了不下20次

作为全县村(居)最多、脱贫任务最重的乡镇,大桥镇贫困人口占了全县五分之一,且外力支援相对较弱,500多户农户,分散在21个行政村180多个村小组,要解决统筹大型产业项目等问题,得心里有数才行。赵少辉不停地走访,一户至少走访一遍,有的甚至多次“拜访”,终于摸清了全镇的底子,并与同事反复修改扶贫方案,前后改了不下20次,在半年后提交到县里讨论。最终,他率先在全县探索蛋鸡“代养代销”模式,在60户贫困户中试点开展项目。

赵少辉将农户们“联合起来”,将资金、人才统筹到当地实力较强的农业经营主体,并签订合同定期分成。“简单来说,就是我劳动能力不强又想养鸡,还没时间管理,那我就交给你,你帮我养、帮我卖,卖得的钱大家分。”赵少辉介绍。

新任镇长 要擦亮“世界过山瑶之乡”品牌

60户试点开展蛋鸡“代养代销”的贫困户有了收益后,赵少辉又统筹蛋鸡养殖(第二批次)、油茶种植、禾花鱼养殖3个覆盖全镇305户有劳动力贫困户的“代种代养”项目,通过3至5年实现长效稳定增收。这种“代种代养”模式后被推广至全县9个镇。

2016年至2018年,大桥镇有460 户1278人实现脱贫,共落实教育资助370人,发放补助227.63万元;完成危房改造任务227户,发放补助1028.8万元;社会保障实现100%全覆盖。

2019年3月,赵少辉回到必背镇任镇长,这又是一次新的挑战。他暗下决心,在未来几年,将必背镇打造成具有浓郁瑶族特色的旅游小镇,擦亮“世界过山瑶之乡”这一品牌。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