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信用评级市场迎来第二家外资机构
日期:[2020-05-19]  版次:[A16]   版名:[财眼]   字体:【

新快报讯 记者许莉芸报道 时隔14个月,继标普之后,惠誉成为第二家获准在中国境内开展业务的外资评级机构。日前,央行发布公告,对美国惠誉评级公司在我国境内设立的独资公司——惠誉博华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下简称“惠誉博华”)予以备案。同时,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公告,接受惠誉博华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B类评级业务的注册。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外资入场能够一定程度上起到“鲶鱼效应”,带来新技术和新方式,然而不能寄希望其能搅动整个中国评级市场的“一池春水”。如何对评级机构更有效的监管,增强市场公信力才是关键。

金融开放正加速落地。2019年1月28日,标普中国获批在中国境内开展评级业务,是首家入华外资评级机构。

不过,与首家入华的标普中国获得的是A类评级资格不同,惠誉博华获得的是B类评级资格。这意味着标普可以在银行间市场对所有债券品种开展评级,而惠誉博华评级业务限于金融机构及其发行证券和结构融资债券。

“从金融机构细分领域评级切入中国市场,这与各家评级机构业务体系侧重点不同有关。”有业内人士表示,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在业务上各有侧重,标准普尔侧重于企业评级方面;穆迪侧重于这个机构的融资方面;惠誉侧重于金融机构的评级。

被给予厚望的外资评级机构能否搅动国内评级市场一池春水?现实也许并不如期望。先行者标普入华一年,总共完成的评级业务不超过10单,虽然手握A级评级资格,但是评级对象都为金融机构和结构化融资债券。

“行业信用评级公信力大不如前。”有资深业内人士表示,“整个市场信用风险的区分度,已很难通过评级体现出来。他表示,行业衰落最主要的表现为,市场充斥高评级。据他介绍,信评行业的级别评定理论上分为AAA、AA、A;BBB、BB、B;CCC、CC、C三个大类,每一个信用等级可用“+”“-”符号进行微调,表示略高或略低于本等级,以加强区分度。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中国债券市场发债公司主体评级目录中,AA以上评级占比88.45%。

近年来也时有发生被评为AAA级债券的违约事件,更是加剧了行业公信力下降。尤其是“大公国际评级事件”,2018年8月,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议、证监会同时发布决定,给与大公国际评级严重警告处分,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暂停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和证券评级业务被暂停一年。据悉,其最大的问题在于既当评级服务方又为评级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等。

有业内人士表示,要解决行业公信力问题,外资的“鲶鱼效应”作用并不大。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制度缺陷,是否能有效地对信用评级行业准入和监管,能否保持评级机构第三方的独立性才是关键。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