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记者 吴晓娴
今年3月印发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打造以琶洲为核心、以珠江为纽带、以产业融合发展联动周边区域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其由琶洲核心片区(含广州大学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和鱼珠片区构建起“一江两岸三片区”空间格局。在即将召开的广州市两会上,民盟广州市委员会将带来相关提案,建议对标国内一流数字经济园区,高标准建设“广州国家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创新体制机制,给予强有力的税收优惠与财政支持。
试验区涉及四个行政区需创新体制机制
目前,海珠区的琶洲片区已集聚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4家;广东股权交易中心落户琶洲,琶洲西区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6.92亿元,同比翻倍,带动琶洲地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2.8亿元,同比增长52.3%,是全市乃至全省的一张创新名片。
广州市民盟同时在提案中指出,对标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要求,参考近年来北京、天津、杭州、深圳等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经验,作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试点示范平台,广州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需要持续发力,在组织领导、科技设施建设、财政支持、智能产业导入与服务等方面有所创新。
提案指出,试验区涉及四个行政区,如何统筹产业规划,形成资源共享、行业互补;如何投入资源、分配收益,形成合力;如何统筹区域与相关支持部门的管理与服务等,需要在体制机制上创新。
目前,试验区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滞后,主区域内道路、地下空间(含综合管廊)建设进度滞后于产业项目,影响产业项目的建设、验收和投入使用。
建议建立跨行业跨部门的统筹协调机制
提案建议,成立广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建立跨行业、跨部门的统筹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可参考深圳前海自贸区管理模式,设立政府雇员制法定机构管委会,负责试验区工作,市领导小组委托其行政管理权及任务职责。
联合国内知名高校、高层级科研院所和本地龙头企业等,组建多领域、高规格的广州数字经济平台建设、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广州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提供智库保障。
创新体制机制,给予强有力的税收优惠与财政支持。积极争取将广州自贸区扩展至试验区,事权下放,建立人才吸引和激励政策。源于试验区的土地出让收益,扣除政策性刚性支出后,剩余收益全额由试验区依法用于试验区的开发建设。将试验区土地使用税等级调整为一级。将源于试验区的市库税收收入,超出头年的基数部分,全额转给试验区。试验区享受自贸区、开发区、高新区在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方面优惠政策。
还要统筹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行业应用试点、产业级典型应用。加快广州公共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构建市政设施感知网络系统。推进产业物联网平台设施联通共享,统筹智慧城市各领域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提供新型信息网络支撑。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创新治理方式,提供民生保障、就业创业、交通物流等领域便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