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团队(排名不分先后)
潘 鹤 吕伯涛 刘斯奋
许钦松 陈永锵 单小英
卢延光 楼 钢 黎 明
方 土 雷 敏 许鸿飞
1986年,赖少其重回广州,重回鲜艳明丽。
“如果说先前那雄博曾经夺过人们的思绪,那么,今天的燦丽则是如此亲热地炙人心思。”
花城美如斯,的确,“不画是可惜的”,他自己说。
艺术随时代的理念自丙寅变法被他明确再现。他终其一生,都在寻求创新和突破,寻求最能展现时代和当下表里的形式。
这种追求创新而又兼收并蓄的精神,与广东气质尤为契合。
初,自羊城习西画起,经新兴木刻洗礼,再得黄宾虹精髓,后“发端于新徽派版画,成名于新黄山画派艺术实践,升华于丙寅变法,大成于80岁后”,由西及中,再由中涉西,在这种种进入传统又自觉出于传统的征途之中,他的画作实现着一次次全新翻覆,最终达到了以古为新、无分中西的随心境界。
赖少其的独特艺术语言,是如何与他跌宕壮阔人生相互成就的?
他向古人学习、向今人学习,也向时人学习,他的开放心态,如何推动着其艺术进程?
从20世纪至今,中国绘画如何回应包括西方艺术在内的挑战而向前发展,不同的艺术家曾经作出和仍然在进行不同探索,其中,赖少其的“与古为新”,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我们尝试在本期寻求一些答案。(收藏周刊编辑部)
■统筹:李世云 ■采编:潘玮倩 陈福香 梁志钦 曾贵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