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把蓝图变成了现实,大方县有了新蓝图
日期:[2020-06-30]  版次:[A06]   版名:[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   字体:【
▶贫困户李修平,她干活非常勤劳,因家庭特别困难,基地负责人也非常照顾她。

▼贫困户尹廷蓉在茶园工作,一天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

■今年是雨冲乡广州帮扶产业安吉白茶收获的第一年,产量只有几千斤,早已被抢购一空。

时隔一年本报记者再访大方:茶园飘香,民宿迎客,净菜出山

“和天河扶贫干部接触久了,眼界和思路都拓宽了。产业发展要结合上下游的所有资源整体谋划,这样才能将效益最大化。”

—— 雨冲乡乡长张波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重要前提,出自大方的蔬菜、瓜果、禽蛋,是否能顺利对接广州市场,还须接受检验。”

——工作队队长戴维

“返乡4年,狮子村基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每一次成长,都汇聚着来自天河的力量和智慧。”

——狮子村蔬菜基地张天荣

“政府帮我们规划了好生活,只要努力劳动,日子会越来越好!”

——贫困户李修平

“快收工了,唱一个!”大山深处,一垄垄齐整的梯田里,才抽新芽的茶苗在斜阳下舒展腰身。田间挥锄劳作的中年男女,齐声唱起山歌,金灿灿的余晖洒在他们的笑脸上。

去年4月,新快报采访团队也曾到访茶山,彼时茶苗,如今已长成小茶树。

“大家心情好,干活时经常一起唱歌。”34岁的尹廷蓉是雨冲乡金星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已在茶园工作3年,依靠持续稳定的收入,家人的生活得到彻底改善。

如何巩固脱贫成效,就地衔接乡村振兴,是2020年天河大方工作组的着力点。“确保贫困户从‘吃得饱‘到‘过得好’,就要提升和优化现有扶贫产业,打通农产品销售市场,让‘方货’接受市场检验。”广东省第一扶贫协作工作组毕节组大方工作队队长、大方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戴维表示,乡村振兴的长卷已在大方徐徐展开,工作队正在强弱项、补短板,承前启后完成振兴“拼图”,协助大方县规划和推动最美好的小康生活。

茶园建在家门口 农户务工有去处

“松土、锄草、施肥……茶园的活儿都是干惯了的事儿,轻轻松松,一天能有100元收入。”说起工作,尹廷蓉满面笑容。几年前的尹廷蓉可没有这样的从容,丈夫患重病,两个孩子在读书,她只能靠打散工和种玉米维持一家温饱,两个孩子几年都添置不了一套新衣,“附近没有工厂,想要一份稳定收入很难。”

2018年,天河大方工作队(简称工作队)请来华南农业大学、中科院农科所的专家团队,实地勘察,缜密论证,认为雨冲适合种植安吉白茶。“雨冲乡缺支柱产业,要谋划更长远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培育自己的产业。”雨冲乡乡长张波告诉记者,产业发展确定方向后,广州市马上投入帮扶资金,在深度贫困村金星村种植了2672亩白茶,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收益分红等模式惠及雨冲乡四个深度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尹廷蓉就是受益的贫困户之一。

安吉白茶“迁居”毕节大方,历时三年,在农户们的精心料理下,迎来收获。“今年采了几千斤,品质出乎意料的好。”张波东西南北一一指过去,“你能看到的地方,都是茶树,再过两年到丰产期,预计一亩的收益能达到六千元以上。”他乐滋滋地说,茶叶产出的所有收益,将按比例分配给建档立卡贫困户。

三年培育期,茶园靠广州帮扶资金解决启动资金,茁壮长大。新茶初成,工作队又张罗着开拓市场,“从朋友圈开始叫卖,结果买茶的朋友也成了‘推销员’,好茶不怕山高,几千斤茶叶两个月就卖光了。”

记者了解到,雨冲乡政府正在筹建当地茶叶交易市场,拟以茶叶基地为依托,连通种植、加工与销售,不断增加白茶附加值,让更多农户通过茶产业实现就业、增收。

雨冲的茶产业,对产业薄弱的其他乡镇极具示范性。近两年,广州帮扶资金不断加大茶产业投入力度,截至目前,大方县规模茶园已达10950亩,效益链接5437户26051人,其中1012户4741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美景如画不辜负

茶旅一体要同步

雨冲乡地理位置优越,前有油杉河4A级景区,后有百里杜鹃5A级景区,非常适合打造农旅产业。漫山遍野的茶树,也为雨冲乡发展乡旅埋下伏笔。随着白茶产业基地逐渐成熟,广州又投入资金,在基地建起占地800平方米,拥有16间客房,集住宿、农家乐、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休闲胜地。6月仲夏,山里不过20℃,极具黔西民居风情的休闲中心藏身茶海,傍山望川,微风扫过,堂前池水荡漾,花香满鼻,好一处避暑天堂。

“中心已经对外营业,效益链接附近299户贫困户,采取分红模式发放。”张波站在木雕的门廊内,山风穿廊而过,吹起他的衣襟,“和天河扶贫干部接触久了,眼界和思路都拓宽了。产业发展要结合上下游的所有资源整体谋划,这样才能将效益最大化。”他说,顺着天河给出的“整体”谋略,雨冲乡一鼓作气,利用广州帮扶资金将21栋民房改造为民宿,带动当地村民参与乡村旅游业,而这一改建动作,又为38户贫困户带来稳定收入。

山美水美的大方县,依靠乡旅拉动经济的,不止雨冲一乡。

挂职县扶贫办副主任的工作队队员陈建波说,兴隆乡菱角村也是广州投入资金发展乡旅的典型,2018年10月和2019年9月,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工作队引荐下,两次组织210人次师生入村写生,留在菱角村的消费总额接近30万元。次年10月9日,“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写生基地”在菱角村挂牌,广州高校与菱角村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不仅是旅游项目,大方现有的种养殖扶贫产业,都需打通消费扶贫通道,引入更强大的广州消费力。”戴维表示,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重要前提,出自大方的蔬菜、瓜果、禽蛋,是否能顺利对接广州市场,还须接受检验。

突破保鲜术瓶颈

大方菜新鲜入穗

兴隆乡狮子村蔬菜基地的叶菜,几个月前在广州市场碰了壁。“漂亮的蔬菜,送到广州开箱,叶子变黄了。”终端市场反馈的信息,令基地负责人张天荣忧心。

张天荣与工作队反复测试,终于找到绿叶变黄的原因。“这是‘中间一公里’出现的问题,蔬菜采摘分拣后,预冷环节不达标。”工作队与张天荣化危为机,顺势升级叶菜输入标准,由广州投入帮扶资金,在基地兴建18000平方米的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分拣配送中心,“积极回应消费者需求,为市场配送择洗干净、百分百预冷的高端菜。”张天荣带记者参观了已封顶的配送中心,“购入专业设施后,近期就能开张营运,预计年分拣总量可达15000吨。”

曾在广州江南蔬菜批发市场打拼十多年的张天荣,是兴隆乡的致富带头人。他说,返乡4年,狮子村基地每一次成长,都汇聚着来自天河的力量和智慧。而今,狮子村蔬菜基地总面积超过4万亩,附近三个乡镇,都有贫困户在基地务工。

诚然,乡村要振兴,规划必先行。

事实上,为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早在2019年,天河区委书记陈加猛即明确提出,天河区要集中资源,帮助大方县陇公、店子、菱角三村做出乡村振兴示范点发展规划,前瞻性完成工作部署,待成果完成后,双方共谋具体实施措施,为做好乡村振兴提供“强心剂”。

规划由天河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牵头,会同区农业农村局、区驻大方工作队多次驻村调研,精细测量,摸清家底,按照一村一特色的思路,研究确定各村庄发展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和总体规划布局,科学提出规划实施难点的解决建议,并结合轻重缓急,有序实施的思路,合理制定支撑乡村振兴发展的重点项目建议,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实施蓝图和工作指引,从“脱贫攻坚”到“振兴致富”。

■策划:新快报记者 张英姿 采写:新快报记者 严蓉 潘芝珍 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飞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