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颜世清: 《黄州寒食诗帖》递藏者里的收藏大佬
日期:[2020-08-02]  版次:[A14]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局部)

■明 董其昌 仿黄公望富春大岭图 嘉德2012秋拍 成交价6267.5万元

故宫博物院官网如此记载:颜世清(1873―1929年),字韵伯,足跛,人称颜跛子,广东连平人,寄居北京。善鉴赏,收藏之富为北京之最。作山水、花卉以古拙胜,毫无近习。实际上,作为清末的大收藏家,颜世清为世人所熟知更多是在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下简称《寒食帖》)历来递藏源流中,以及嘉德2012秋拍董其昌的晚年精品《仿黄公望富春大岭图》卷。

■收藏周刊记者 陈福香

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为其旧藏之一

颜世清进士出身,曾任直隶洋务局会办。民国成立后,任直隶都督府外交厅厅长、北京大总统府军事参议、井陉矿务局督办、奉天巡按使署政治顾问、财政部印刷局局长、张家口税务监督。画家,擅山水、花卉。精鉴赏,收藏之富为北京之最,在政界多年,提倡文化最力。曾任东方绘画协会干事。1917年10月京师首届书画展览会,与叶恭绰、关冕钧、郭葆昌均送作品于其中。大名鼎鼎的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亦为其旧藏之一。

在董其昌《仿黄公望富春大岭图》卷后颜世清前后两次题跋,一次在1915年(估计是把此卷收入囊中之后不久),另一次在1917年“重展斯卷”,激动不已又题。从颜氏的题跋可知他对于此卷的喜爱和赞叹“展玩数过,聊志梗概”。可惜身后事难料,依旧是过眼云烟,归于他人。

张伯驹在其《春游琐谈》中谈到当时几大收藏家时亦提及颜世清:“颜韵伯(世清)与关伯珩(冕钧)同时以鉴藏书画著名……售予日人之东坡《寒食诗帖》,为苏字之最精。余收有其项圣谟设色花卉册。颜氏身后萧条,全部所藏售出抵债。”

曾任故宫古物陈列所的古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在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历来递藏源流中,发现了一个陌生的藏家名字:颜世清。遍查其人简历,除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有一个非常简单记录之外,唯一可供依凭的,是张鸣珂《寒松阁谈艺琐录》卷四所载。但记录的是颜世清父亲的传略,稍带提到了他:颜筱夏钟骥,广东连平州人。家世贵盛,任封圻者数代,公由江西抚州府累擢至浙江布政使。予初至豫章,谒公邸第,即蒙青睐。公善画花卉,书卷之气,溢于楮墨,兼能篆刻。公子世清,字韵伯,以道员分直隶。喜金石书画,收藏颇富,亦通六法。

张鸣珂记此书时,这位“公子世清”还没有后来那些在书画界收藏界叱咤风云的辉煌业绩。所以只是作为父亲的附属而存在。但在其后,我们发现他竟然成为北方中国书画收藏首屈一指的大佬——北京之地,前有完颜景贤号称民国收藏家第一,后有颜世清继起,亦称冠绝。这样的地位,在民国初北方广有杨荫北、关伯珩、叶恭绰、汪向叔等群贤荟萃之时,实在是非有充足实力无法问鼎的。

若论私人收藏的规模,颜世清著有《颜氏寒木堂书画目》于1922年在日本东京举办“颜氏寒木堂书画展览会”。他在1918年从日本唐招提寺曾获得敦煌写本共162卷共计23包照片,并在北京的政界文化界财界名士显宦间特别召开“敦煌石室藏经颁布会”,引起收藏界学术界巨大反响,一代目录学大师傅增湘、张元济等皆躬逢其盛。此外,颜氏还出任刚刚成立的故宫古物陈列所的古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民国初期艺术交流积极顺畅

但更值得一提的是,颜世清在北京文化圈还是一个最重要的社会活动家和组织者。从1917年开始,以京津水灾赈灾义捐名义,颜世清在北京中央公园倡导举办“京师书画展览会”。并发行《展览目录》,其中关于颜韵伯寒木堂藏品独占60件。其后,又在1920年举办了“京师第二次书画展览会”并发行《出品录》。除了清代帝室出展之外,颜氏提供的寒木堂古书画藏品更达70件。可以说,这两次京师书画展览会,颜世清都是核心中的核心。

更重要的是,颜世清以他在北洋政府交通部、财政部、外务部出任官职之优势,比如传说他曾任民初长春中东铁路理事会理事;吴佩孚帐下的陇海铁路警备司令;段祺瑞政府参政院参政等。有这样丰厚的政界人脉交流面,他轻而易举地成为民国前期北京与日本书画交流的“桥梁”。民国初年至上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各据要津,但民间的艺术学术交流反而更见积极而顺畅。在北京,颜世清联合周肇祥与日本画坛领袖大师渡边晨亩联手,由渡边晨亩提议并积极推进,打造了一个“日华绘画联合展览会”的交流平台。第一届1921年(北京、天津)、第二届1922年(东京)、第三届1924年(北京、上海)、第四届1926年(东京、大阪),形成一个横跨六年之久的品牌。

正是有颜世清这样的独一无二的中日两国绘画界极好人脉关系,他才被视为日本书画家热心中日交流的第一窗口。比如,知名度极高的、日本最权威的中国绘画史学者大村西崖在其时到中国调查古书画,第一访问的正是颜世清。其后,由于金城(北楼)去世,作为北京书画圈名流的周肇祥与金城公子金开藩(潜庵)对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的运营产生了矛盾冲突而导致分裂,金潜庵继承父亲的班底,新组“湖社画会”并发行《湖社月刊》,北方画坛上几无相埓者。这是民国时期北方画坛上的大事件,颜世清在其中折冲樽俎,出力独多,扮演了一个前辈大佬一言九鼎的重要角色。

《寒食帖》代表了 “宋人尚意”的时代特色

延伸阅读

《黄州寒食诗帖》是宋代著名书法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时所书的五言诗作,是苏轼书法的代表作,非常典型地代表了“宋人尚意”的时代特色。全帖共两首,凡17行,共129字,后有黄庭坚大行书跋,明董其昌小行书跋,真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州寒食诗帖》的释文如下: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鸟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黄州寒食诗帖》是一幅将人的心境、诗的意味、书的形式和谐统一为一体的不可多得的书法珍品。真情实感自然流露,书卷之气溢于行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妙手偶得,无意于佳乃佳。通篇书写随着伤感情绪的激增,字体前小后大,笔姿从细到粗,墨色始淡终浓,节奏缓起渐快,直到后一首诗,越写越奔放,如滔滔江河,不可抑制,作者贬谪黄州后的抑郁失意之情和全部伤感、哀愁,泻于毫端。

此书以宋人惯用的手卷形式写出,刚柔相济,以柔寓刚,外韧内强,纤拙适中,寓忧患之意于点画使转之中,但沉郁又不失旷达。气势连贯,整体感很强。给人以巨大的情感和视觉冲击力。无怪乎亲眼见过苏东坡此帖的苏门四学士之一,宋代另一大书家黄庭坚眼睛一亮,拍岸叫绝,他说:“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后人甚至称其为“天下第三行书”。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