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碳普惠”催生茂名五村光伏扶贫新模式
日期:[2020-09-02]  版次:[A11]   版名:[区事]   字体:【
■陈俊喜(左二)联合五条省定贫困村准备碳普惠资料。

■石狗塘村的光伏发电项目。

■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村里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助推节能减排促进增收,还能卖出二氧化碳减排量令贫困户获益……今年8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下称电子五所)定点帮扶的茂名化州市石狗塘村,联合其他4个省定贫困村作出新绿色低碳扶贫探索,共同申报光伏发电“碳普惠”项目,在绿水青山中琢磨增收新路径。

巧用绿色技术突破扶贫难点

什么是碳普惠?“简单来说,贫困村有光伏发电收益,还能以光伏发电带来碳减排量交易换钱,获得‘碳普惠’收益。”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驻茂名化州市下郭街道石狗塘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陈俊喜如是介绍。这样的收益方式听起来虚拟,却让贫困户收到了惊喜“红包”。

茂名市下郭街道石狗塘村是电子五所对口帮扶的省定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贫困人口180人。石狗塘村位于化州市城郊,由于土地稀少,无法在该村开展大型农业项目,脱贫难度较大。

电子五所驻村工作队2016年5月正式入驻石狗塘村,通过深入调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于2017年在石狗塘村引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170万元,收益期限长达20年,以此实现贫困户长效收益。帮扶单位还积极发挥行业优势,有效运用相关节能减排的奖励政策,巧用到脱贫攻坚工作上。

“建起光伏发电项目以来,石狗塘村用光伏发电产生了清洁能源,共减少286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若达到500吨减排量,就能申请广东推行的‘碳普惠’,拍卖二氧化碳减排量换收益。”

据了解,碳普惠制是广东省首创的“谁低碳,谁受益”的低碳发展机制,通过对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和赋予一定价值,建立起以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碳普惠自愿减排项目(PHCER)是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要补充。

五条贫困村联合拍卖“碳减排量”

仅石狗塘村的减排量,无法达到项目申请的准入资格,陈俊喜想到了“拼团”,向有意愿参加的贫困村发出邀请,一同申报“碳普惠”项目。

“我们此次共联合了茂名市五个省定贫困村联合申报。”陈俊喜介绍,在电子五所牵头之下,茂名市的低涌村、镇安村、罗浮村和大坡山村等五个省定贫困村一起核算了各自光伏扶贫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量500多吨,达到申报“碳普惠”资格。

今年3月以来,电子五所驻村工作队着手指导各村准备申报“碳普惠”的资料、到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核证审核,递交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备案签发,历经多项流程。2020年8月28日,石狗塘村等五个省定贫困村的825吨二氧化碳减排量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拍卖,最终以31.03元/吨的价格售出。

按照碳减排量进行分配,石狗塘村共分得接近9000元收入,陈俊喜介绍,这笔收入将作为54户贫困户的附加分红。“这样的创收方式,让人眼前一亮,帮扶单位就是有办法。”一位村干部如是说。

科技推动产业长效造血

据悉,电子五所在石狗塘村引入了光伏发电、化橘红扶贫产业基地、元器件扶贫加工厂等多个产业项目,用科技推动产业“造血”,实现长效帮扶。

经过电子五所四年的帮扶,石狗塘村已顺利达到广东省相对贫困村退出标准,许亚泉等54户贫困户180人顺利达到退出条件,脱贫率达到100%。通过产业发展,就业帮扶,2019年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71.26元,贫困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6313元上升到16924元。

截至目前,随着广东省碳普惠项目的推广,正在为广东省定贫困村创造经济价值,也是通过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开展精准扶贫的创新模式。

“这次协助石狗塘村申请碳普惠项目,不仅能为村集体实现增收,也可以巩固贫困户的脱贫成效。既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的新型市场化生态扶贫之路,也挖掘出了扶贫工作的绿色生态价值,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参与本次申报行动的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碳普惠团队负责人聂兵说。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