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孙戈:写实人物画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日期:[2020-09-06]  版次:[A12]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洗刷刷

■都市晨早

■晌午

孙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

早前史国良接受收藏周刊独家专访时就曾说,人物画能扛大旗的人早就过去了,也坦言写实人物画随着年纪越大,越容易走下坡路。而近日艺术史学者陈瑞林也称,不少中国画人物画实际上是用中国画的笔墨在画西方绘画的素描,然后敷上彩色,没有中国画的笔墨,没有中国画的气韵,没有中国画的文化精神。当代人物画到底应该往哪里走?

对此,虽然孙戈接受采访时也坦言“人物画的这种辉煌时期已经过去了”,但他同时又表示,“不管以后走得如何艰难,还是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前辈疯狂画速写 现在无人能敌

收藏周刊:最近有关人物画的话题,再次引起了讨论,您能否谈谈对上世纪人物画的改良问题的看法?

孙戈:徐悲鸿、蒋兆和引入西方造型手法显然是符合时代需要的。“徐蒋体系”之后,黄胄、周思聪、卢沉,之后就是方增先、杨之光,这些前辈对我们影响都很大,当年,几乎所有画画的人手里都会有一本32开的《怎样画人物画》。那个年代,我们追求造型、追求结构、追求素描关系,恪守“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准则。

收藏周刊:把素描引入人物画创作中,到底起到怎样的作用?

孙戈:素描无疑是对我们提高造型能力,打好造型基础的一个非常必要的方法,但素描不应仅仅是一度主导新中国教学中契斯恰科夫式的“全因素”光影素描。素描语言形式还有很多,尤其适合于中国画用线造型的表现方法的线型素描,如荷尔拜因、门采尔、费钦的素描。而其中最主要是造型和透视,相比其他画种,人物画家花在造型上的精力要比花鸟、山水画家多得多。史国良说对人物画发展有点悲观,我觉得可以理解,因为在那个年代,黄胄、周思聪他们为了解决用毛笔、用笔墨造型的问题,那么刻苦研究造型,全身心投入疯狂地画速写,这一点现在真的无人能敌,可以说,人物画的这种辉煌时期已经过去了。

不说其他,就谈每天速写的数量,现在已经无法比。现在很多画家有了“现代化武器”,电脑、投影都用上了,各种画面效果也可以提前实现图像化,然后再搬到宣纸上。这些在老一代画家是无法想象的。表面上说科技的进步,让我们便利了不少,但在绘画的基本功方面,却给很多人找到了可以不那么刻苦的方式。另外,目前的展览制度引发出的“视觉冲击”为重点的审美标准扭曲了大部分画家的艺术价值观,在这里,基本功开始变得次要,而画面效果成了重点,由此,导致画家对艺术的规律与发展有了不良影响。

人物画对笔墨功夫与造型能力要求本来就特别高,而目前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不少画家在这两方面所下的功夫远远不如前一辈,因此,为以后发展担忧是理所当然的。

人物画家的共同问题是

“笔墨”与“造型”

收藏周刊:困扰写实人物画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孙戈:水墨、人物、现实主义,三大要素都是不可回避的难题。水墨是工具,人物是表达主体,现实主义是表现手法,三者相互对抗又相互依存。而几乎所有人物画家都会面对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处理“笔墨”与“造型”的关系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写实人物画家更容易有危机感,随着年龄的增长,造型能力会逐渐退化,倘笔墨修养,包括书法、文学诸方面再跟不上,真的会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中落伍的。

收藏周刊:大胆预测的话,您会认为人物画会如何走?

孙戈:写实人物中国画具有顽强生命力,它符合人们正常的、最基本的认知方式,它为最广泛的人群认同,能更好架起观众与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至今仍然被认为是中国画艺术的主流,它不仅有辉煌的过去,时至今日仍然闪闪发光,这种无障碍阅读的通俗性,不得不承认这是能长久地拥有最广大观众的艺术形式。当然,艺术又应该是多元的。我想,人物画的写实手法,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增加各种元素,无论是表现的、抽象的等手法,还是精神层面的表现人在事物中纷杂、多层次、多侧面的形象以及表达人性美、人格美的需求。然而,写实人物中国画在艺术多元化格局中已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相信,不久将来随着营养的补充及自身的调理,写实人物中国画将会走出自己的新路。

不管以后多艰难

我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收藏周刊:那您会如何继续往下走?

孙戈:艺术进入多元化时代,出现不同艺术思潮与手法是正常的,既然我一开始就选择了写实人物画的道路,不管以后走得如何艰难,还是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当然,这种笔墨范式也可能随着时代变化和学习的进展而不断更新,至于能达到怎样的高度,这不应该是我要想的。关注现实、关注社会,这也许就是现实主义人物画家多出的那么一点儿社会责任感吧。我想,说初心不忘也好,坚持或者坚守也罢,某个角度,也是我的一种当下的追求。

收藏周刊:那您觉得自己的探索上,还有哪些困难?

孙戈:艺途不易,李可染有一枚章叫“八十学童”,我们曾认为那是老先生的谦虚,现在想来,那也应该是他的真实感受。他八十岁的时候,还认为自己是个“初学者”,对于学艺术的人来说,所谓探索就是解决困难的过程,而且每次遇到的困难,可能都不一样。刘国辉谦虚说:“高兴自己有‘学生气’,因为我还是学生, 一直让自己像‘初学者’一般继续往前走。其实我辈画画人,走在这条路上,过程已经远比成就幸福了。”

简介

孙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

声音

林墉早期的作品如《战地新歌》《好得很》等题材都不错,反而我不认为他现在画得更好。没有新作品出现,现在已经不是他创作的最佳状态了!但他有很多感悟,修养会更好一些。40年以前的林墉,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也是我的偶像之一。

广东还有杨之光、伍启中、鸥洋、唐大禧、陈衍宁、陈政明都很好的。当年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形成了“人物画的广东画派”,放在全国都是一流的。

你看伍启中当年画的《心潮逐浪高》那是好极了。像唐大禧画的《人民的苹果》,还有招炽挺都画得非常好,都是我们年轻时绝对的偶像。

——2019年新快报收藏周刊《著名画家史国良接受专访表示:人物画能扛大旗的都已经故去了》

我们会大量地画速写,这是一种磨刀的方法。当时我们的想法是,一定要画得多,刀才能磨得好。可以说,我们一辈子都在画速写。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各自拿一些速写出来比,好不好,对比过就能看出高低,所以,你追我赶的氛围很好。有时候自己的白纸画完了,就问同学借,但现在的青年一代还有没有这样的“磨刀”毅力呢?

——2018年新快报收藏周刊《林墉:我五十岁左右的作品最有代表性》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