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张弘:白求恩医术高明还擅长绘画
日期:[2020-09-13]  版次:[A11]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张弘 晋察冀边区纪事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战争题材的历史画,常常会以表现结构恢弘、形象精湛、笔墨凝重的战争画面为主,像王盛烈先生的《八女投江》、詹建俊先生的《狼牙山五壮士》就是这类抗战题材的经典作品,但也有一些作品是通过描绘一般的“平民”生活以及对待战争的态度,揭示渴望和平的意愿,像邢庆仁先生的《玫瑰色的回忆》就属这类代表性的作品。战争题材的历史画虽常描绘战争,但也不需要全部都是画战争的场面。还有一类表现战争题材的历史画,它更多是借助历史题材和过去发生的事情,来表达作者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和看法,这类创作更强调画面的艺术性和画面呈现出来的真实感。

历史画创作就是历史和绘画的叠加,它具有双重的特征。历史画创作不应该是历史事件表面或者是类似照片的直接放大。现在很多人是拿一些旧照片直接放大,就作为历史画。但是我们也不能像历史学家那样严格的考察,历史发生的这个事情准不准确,我们毕竟是艺术创作,不可能按照他们的那种研究方式来画画。创作者只要在不违背历史的前提下,不应被历史的考证和纷繁的现象所束缚,而应对其画面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处理,通过典型的情节,来再现历史的精髓。

广州美院的杨尧教授,几年前在中国美术馆做了个内容全部是抗战遗址的风景画展览,他选择了新的角度与处理手法来表现抗战题材的作品。广州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教授说:“这批抗战遗址的风景画我觉得比看大型的历史画更真实,它融入了很多的想象,历史风景画是现代人对山河有感而发的历史情怀和创作。”

1995年,为参加“广东省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我在广美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时,被一本反映抗战时期摄影的两张照片吸引了,一张是白求恩大夫正在抗战根据地画壁画,另一张是壁画的局部图。寥寥几句的图片说明让我意外地了解到,他不仅医术高明还擅长绘画,而这一点并不太为人所知。

经过进一步的资料查阅,我了解到,事实上,白求恩在繁忙的前线医务工作之余还参与抗战的美术活动,经常兴致勃勃地到晋察冀边区街头创作八路军抗战题材的壁画,只是目前找不到更多的照片资料。据查,他刚到延安时就曾画过速写,这就是我创作《晋察冀边区纪事》的缘起。

照片无疑是历史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史料依据,我所看到的这张白求恩拿笔作画的照片,由于拍摄角度的关系,人物构图饱满,几乎看不到具体的场景特征,而创作必须增加一些环境要素,以凸显当时的抗战历史氛围。其实,历史画创作不应只是对历史事实的表面描绘或类似于照片的直接放大,在不违背史实的前提下,画家应当对其进行艺术处理与加工,通过自然或典型的场景来展现历史的精髓,从看似平淡、朴素的角度来表现一种人文关怀与浪漫情结,而历史画《晋察冀边区纪事》无疑展现了这位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