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和民营金控将迎大考
历经多年酝酿,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办法终于出台。9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下称《准入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同步发布了《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下称《办法》),对金融控股公司实施准入管理,规范金融控股公司的股东和资本管理,如股权透明、核心主业突出、资金来源可靠等。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昨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较快,为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多元化需求、服务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有少部分企业盲目向金融业扩张,风险不断累积。《准入决定》和《办法》的发布,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规范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管理,防范风险交叉传染,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
■新快报记者 许莉芸
金控公司有了准入门槛
在金融业持牌经营监管背景下,金控公司一直处在监管空白地带。前几年爆发的“各类系”风险事件中,就出现了不少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业盲目扩张,交叉持股、虚假注资,还有少数股东干预金融机构的经营,利用关联交易隐蔽输送利益等问题。这些风险事件,成为加速金控监管落地的催化剂。
此次监管落地后,金控公司将归为央行管理,其投资、控股的子公司(金融机构)归其他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如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等管理。有了顶层监管部门,也堵死了监管套利乱象。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将会与相关部门建立跨部门的工作机制,加强监管的协作与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到底怎样的企业需要申请金控?按照监管规定,如果同一家公司对银行、金融租赁、信托、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基金、期货公司、保险等中的两家和两家以上拥有控制权,应当向央行提出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具体而言,如果旗下有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则不少于5000亿;非银行金融机构总资产不低于1000亿,或受托资产规模不低于5000亿元。如并表总资产的比重达到或超过85%,可申请专门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也可由企业集团母公司直接申请成为金融控股公司。
从设立金控公司的门槛来看,最初始的门槛是实缴注册资本额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更重要的是对于股东的核心主业、公司治理、财务状况、股权结构、风险管理等方面都提出要求。如核心主业突出,投资金融机构动机纯正,不盲目向金融业扩张;公司治理规范,股权结构和组织架构清晰,股东、受益所有人结构透明,特别是新增的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和所控股金融机构法人层级原则上不得超过三级;如果成为主要股东应当最近两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等等。
《办法》还规范了金控公司注资的资金来源。监管部门将对其实施穿透管理,确保通过自有资金投资金控公司,不得对金融机构进行虚假注资、循环注资,不得抽逃金融机构资金。此外,为了规范金控股东行为,还设定负面清单,明确禁止金融控股公司控股股东从事的行为。如金融控股公司所控股金融机构不得反向持有母公司股权,金融控股公司所控股金融机构之间不得交叉持股等等。
成立“小金控”将成为趋势
根据规定,在《办法》实施后12个月内向人民银行提出设立申请,经批准后设立的金融控股公司,如果在股权结构等方面未达标,还设置了过渡期,引导存量企业有序调整。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不少央企金控集团已经逐步完善了公司股权和治理机制,此次监管落地后,互联网和民营金控将迎来最大挑战。
金融板块已成为各家互联网企业布局中的重要环节,虽然不少都更名为“科技”或者“数科”,但大部分依然做的是金融业务。
以日前正谋求科创板上市的蚂蚁集团为例,今年上半年,微贷营收为285.86亿元,占其总业务近四成,已超过营收260亿元的支付业务,成为蚂蚁集团的“印钞机”。除了BATJ,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们将金融牌照收入囊中。不久前,今日头条曲线获得支付牌照,拼多多也在年初曲线获得支付牌照。
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各家互联网公司已经意识到金融业持牌经营的合规问题,纷纷“去金融化”,从金融转型为数科。如两个月前,蚂蚁金服的全称从“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此前,京东金融、360金融更名为京东数科、360数科。
“去金融化”后,各家互联网公司或将再单独成立一个金融控股公司用来装入所有金融业务。以蚂蚁集团日前披露的招股书为例,蚂蚁集团拟以全资子公司浙江融信为主体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并接受监管,并由浙江融信持有相关从事金融活动的牌照子公司的股权,而蚂蚁则是该金融控股公司100%大股东。因此,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公司单独成立一家金融控股公司囊括所有的金融业务的“小金控”的方式或将成为行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