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198幅美术作品全景记录 经济特区40年壮丽画卷
日期:[2020-09-26]  版次:[A03]   版名:[特区40年燃情岁月]   字体:【
■《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由广东画院集体创作并特邀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厦门、汕头等地艺术家参与。

■《深圳速度》作者:孙洪敏、王雪、江哲、黄伟超、黄皓璋、孙广煦、黄朝阳。

■9月25日,“大美‘双区’——广东省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展出。

“大美‘双区’——广东省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

9月25日,“大美‘双区’——广东省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展出。“这次展览展出的美术作品,既是经济特区40年社会变迁的见证,也是改革开放40多年波澜壮阔的缩影。”广东省文联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东美协主席李劲堃说,广东美术界一批中坚力量勇于探索重大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新手法,创新笔法描摹经济特区40年来的变迁与成就,达到了思想、情感与形式、技巧的统一,展现了广东美术界勇攀文艺高峰的最新成果。

■新快报记者 梁志钦

展览分为三大板块 198幅作品全景记录讴歌成就

9月25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承办的“大美‘双区’——广东省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展出。此次大展以大美“双区”为主题,分为逐梦先行、扬帆奋进、多彩画卷三大板块,共展出198幅作品。这些作品全景记录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壮丽画卷,热情讴歌经济特区取得的伟大成就,生动展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美好前景,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美术精品佳作的一次集锦。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介绍,本次展览展出的不少作品是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关山月美术馆的重要馆藏,既有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等岭南名家典藏,也有一批来自全国优秀美术家的重要作品在本次展览亮相。

从传统“界画”中借鉴

《南国的风》展现经济特区成就

本次展览作品内容既有表现特区发展成就和“双区”美好前景的艺术佳作,也有讴歌普通劳动者和模范英雄的人物写照,还有描绘国际化都市新生活和本土文化的风情画卷。

长16米、高3米的国画巨制《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是广东画院大型主题性集体创作。作品特邀众多名家共同参与创作,以独特艺术风貌展现经济特区40年建设成就。

广东画院院长林蓝向新快报记者介绍,在关山月先生等老一辈画家创作高峰的年代,集体创作是广东画院的一大特色,后来也形成了广东画院特有的传统,希望通过这一次的集体创作恢复以往的优良传统。

新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南国的风》以“点、线、面”通构整体: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重大建设成就——港珠澳大桥为“线”贯穿全幅,以深、珠、汕、厦四个经济特区地图为元素,横向延展为四大板块的“面”。特区建立40年来的代表性成就与经典人文景物则在青蓝背景下如点点群星,汇聚成一片璀璨星空。

林蓝表示,在创作过程也遇到了不少学术上的难题,例如钢筋混凝土该如何用传统“可游可居”的写意方式表达?经过反复的探索,后来终于在传统中的“界画”中找到了可借鉴的办法。在林蓝看来,整个画面不仅表现了时代,表现了新面貌,作品本身也从传统中汲取了不少养分。

《盛世珠江》

用传统国画表现现代城市面貌

本次展览亮相的作品风格同样多元:既有主题性创作的宏观叙事,也有贴近地气的生活小品,还有充满现代性的探寻摸索,呈现40年来广东美术的创作成果、艺术水准和发展趋势。

展场展出的不少巨幅作品,体现广东艺术家主题创作的笔力。由李劲堃、林杨杰、莫菲、黄涛创作的《盛世珠江》,是大型中国画长卷《珠江胜景图》的一部分,表现珠江流域进入中心城市的一段。作品用传统国画表现现代城市面貌,展现珠江流域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

由李劲堃带领的80后主创团队,切身感受着广州这个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在绘制《盛世珠江》时,全卷开篇以新城市、新感受铺开,使用传统国画技法勾、皴、点、染、积为主要的绘画手段。描绘的是珠江流经广州主城区这一段,根据珠江流域在广州市区的这条主线作为主要绘画对象,画面从白鹅潭起始贯穿整个广州城区一直延伸到南沙的出海口;通过对重要的桥梁链接河南与河北,包括对人民桥、解放桥、海珠桥、广州桥、猎德桥的勾勒;在构图的过程中还考虑了广州新中轴线和老中轴线之间的关系,让珠江河流大面积的呈现,串联整个画面。桥梁、中轴线主建筑群形成横竖交叉、高低起伏、长短相依的线条,建立起画面如交响乐韵律般的节奏感。在布景的过程中主要依据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涌现的地标性建筑群;强调具有现代美感和设计感;这些重要的场景内容包括白天鹅宾馆、十三行新貌、海珠广场、二沙岛、海心沙、珠江新城、广州塔等。片段式截取,在画面安排上通过块面的连接、线条的组合、黑白灰的整体安排,反映出现代人城居环境中的人文气息与审美倾向,突出这座城市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所体现出的包容感,着重表现出这个城市的明静、透亮与现代。

《深圳速度》

探索主题性美术创作新手法

在特区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广东美术工作者从未缺席。《第一爆——献给深圳改革初期的建设者们》《开荒牛》《时间就是金钱》《南下——基建工程兵奔赴深圳特区》《腾飞吧,特区》……展厅内展出的不少优秀作品,勾起了人们对经济特区40年建设历程的集体回忆。

其中,由广东青年画院院长孙洪敏带领的创作团队,包括王雪、江哲、黄伟超、黄皓璋、孙广煦、黄朝阳创作的《深圳速度》,则用油画鲜明的色彩,一组三幅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深圳的建设成就。

“这次展览展出的美术作品,既是经济特区40年社会变迁的见证,也是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缩影。”李劲堃说,广东美术界一批中坚力量勇于探索重大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新手法,创新笔法描摹经济特区40年来的变迁与成就,达到了思想、情感与形式、技巧的统一,展现了广东美术界勇攀文艺高峰的最新成果。

展览也不乏抗疫题材,长卷漫画《中国抗疫图鉴》更是独占整整一个展厅,以投影的方式流动播放“战疫”期间一幕幕震撼和感人的瞬间。《中国抗疫图鉴》全长1098 厘米,创作团队“我是K董”的创始人、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罗计坤是这幅长卷的主笔。为充分展现“战疫”过程中的代表性人物、事件与场景,主创团队选用了中国传统长卷式的构图,深度刻画中国人民共同抗疫的坚强决心和有力行动。

据悉,该展览广州展期持续至10月10日。之后,展览将移至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展出。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