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引进来 打好“红色旅游”牌 走出去 “土特产”行销四方(1)
日期:[2020-09-30]  版次:[T12]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义合镇下屯村新建的阮啸仙纪念馆成为集革命先烈纪念、爱国主义教育、党员干部培训、红色旅游参观的景点。

■下屯村的颐养院建在山脚下,是一栋三层别墅的公寓,里面有20多间房,还配有电梯,请了管理员,住在这里的老人非常舒适。

■仙坑村距今有400多年历史,村内20多幢清代客家方形围屋、古建筑和客家文化遗产保存完好,曾被授予“广东省古村落(客家地区)”等称号。

■仙坑村建立了自己的电商服务站,通过电商平台推广自己的农副产品。

■靠着养肉兔,大往村的丘镜平不但摆脱了贫困,还逐步富裕起来,去年在东源县城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

河源市东源县力抢乡村振兴发展先机, 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打好脱贫攻坚战

@扶贫概况

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达到脱贫标准

东源县位于河源市的中部,东江中上游,下辖21个乡镇。有省定相对贫困村50个,其中省直单位帮扶村7个、深圳帮扶村39个、本地市县单位帮扶村4个;其他有贫困人口的面上村211个,由市县单位及乡镇负责帮扶。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到位扶贫资金6.88亿元,已使用扶贫资金6.45亿元,资金主要用于实施产业化发展、水利、道路、安全饮水、人居环境整治、村民服务中心改造等公益项目1286个,实施贫困户脱贫增收项目2.3万多个。全县有劳动能力贫困户5112户20918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575元;无劳动力贫困户3798户5427人全部落实政策兜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达到脱贫标准,50个贫困村100%达到“十项”出列指标,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35.80万元。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通讯员 袁定央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 飞

“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之一——康禾镇仙坑村去年试水研学、农耕活动,吸引了4万多名学生前来,带动村里农户、贫困户持续增收;

阮啸仙的故里——义合镇下屯村建好基础设施,准备通过红色文化展示、研学,审计培训、粤菜师傅工程等促进乡村振兴;

东源县首个省级红色革命文化示范村——船塘镇老围村正依托红色村,大力建设绿色村,努力往实现金色村……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日前,新快报记者到河源市东源县采访发现,该县多个省定贫困村在取得精准脱贫攻坚战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正以乡村振兴为出发点,加紧构建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带动村民持续增收,脱贫奔康。而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他们在帮扶上也更强调“造血”、可持续发展,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康禾镇仙坑村

抢研学发展先机 带动村民增收奔康

四角楼、八角楼、登云书院……一幢幢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掩映于青山绿水之间。走进康禾镇仙坑村,让人有一股神清气爽的感觉。

仙坑村距今有400多年历史,村内20多幢清代客家方形围屋、古建筑和客家文化遗产保存完好,曾被授予“广东省古村落(客家地区)”等称号。其中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八角楼,是东江流域历史最早的、防御性最强的客家民居建筑,被列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去年,仙坑村还获评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

经过东源县、深圳盐田区和万科集团的重点打造,仙坑村创新走上一条通过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从而推动村民脱贫致富的道路。

去年,仙坑村引入企业,通过吸引全省各地学生开展乡村研学、农耕体验实践活动,在全市率先成为乡村研学基地。“我们去年一试水,就吸引了深圳、东莞的4万学生过来参加研学活动。”仙坑村驻村领导、康禾镇副镇长肖龙告诉新快报记者,研学活动给村里带来了多赢的经济效应,不断增加的人气带旺了村里的旅游和消费,更让农户(包括贫困户)直接增收。

贫困户叶运钦的儿子已去世,媳妇改嫁,剩下他与老母亲、老婆,还有一个正在读小学的孙子一起生活,一家都没有劳动力。去年,叶运钦将自家的三个房间空出来做“万家旅社”,买了双层木床,装上了空调,一共可提供12个床位。他介绍说,每天每个床位收几十元,一个晚上就有300多元的收入。此外,他还做饭给参与研学的学生吃,每天也有100多元的收入。

贫困户叶玉霞家里有三个小孩在读书。不但参加“万家旅社”经营和做饭给学生们吃,每个月能带来3000多元的收入,她还通过带团,指导学生们捕鱼、做农活,每天赚100多元的带团费。

道路全部硬底化、全村实行垃圾分类、晚上全村遍及景观灯、Wi-fi全覆盖……肖龙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帮扶,仙坑村的基础设施已经非常完善,村民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个美丽宜居的乡村下一步还计划吸引更多普通游客,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义合镇下屯村

建好基础设施 打造文旅综合发展体

阮啸仙是青年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共早期农民运动的重要领导者,也是第一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人民审计制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四年前,广东省审计厅负责对口帮扶阮啸仙故居——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四年多来,投入各项帮扶资金4000多万元,修好阮啸仙故居,建起纪念馆,全村道路进行硬底化,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补齐了发展短板。而随着附近阮啸仙大桥春节前完工通车,下屯村的交通将更为便利,从高速下来至村口仅需几分钟。

广东省审计厅驻下屯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欧智伟表示,将利用下屯村“红色、绿色、古色”三色的特点,将啸仙故里打造成为集“革命先烈纪念、爱国主义教育、党员干部培训、红色旅游参观、村民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旅综合发展体。

“下屯村人多地少,我们没有把农业当成主要产业,而是把它纳入了乡村振兴的配套产业。”欧智伟说,村里已建起了百香果基地(同时发展林下养鸡)、食用木薯基地等,将引入企业,发展研学、农耕体验,带动村里的旅游发展,同时通过发展民宿、餐饮等促进村民增收。

他表示,下屯村还将建设成审计干部培训基地,同时利用下屯村是厨师之乡,全村约30%人在全国各地当厨师的特点,重点发展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开展客家菜实训体验,带动培训、就业,促进消费。

如今,下屯村已配备了旅游观光电瓶车,几乎每天都有人过来参观、旅游,人流开始旺了起来。

船塘镇老围村

依托“红色村”建设“绿色村”实现“金色村”

船塘镇老围村是广东省第一批红色革命文化示范村,村里有“七·一五老围保卫战”旧址、“萝溪书院”(“河源市、东源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江华侨服务团”活动基地,东江纵队二支队主要活动基地)等红色资源。

目前,老围村已成为河源市、县、镇、村各级进行“不忘初心”主题教育的基地以及游客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深圳市盐田区教育局、团区委驻老围村第一书记邹铭表示,老围村依托红色村,正在大力建设绿色村,目标是实现“金色村”。

老围村支书欧建环告诉新快报记者,近几年,随着过来旅游参观的人数多了起来,好几户村民发展起了家庭农场,不仅带活了经济,也带动了贫困户灵活就业,同时给村集体带来了管理费收入,一举多得。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