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有一种温暖,送离家16年的游子回归
日期:[2020-10-02]  版次:[A06]   版名:[寻亲圆梦行动]   字体:【

从黑龙江齐齐哈尔到广州,相隔3500公里。身在东北的王阿姨怎么也想不到,她居然接到来自广州的一个电话:“你的儿子找到了!”

失踪16年的王胜(化名)是王家幼子。2004年,王胜孤身离家前往杭州务工,走时没有给父母留下一句道别之言。王阿姨每天都在等儿子的消息,一等,就是16年。时光荏苒,黑发的母亲已然白头,她怎么也不会想到,一个来自广州市救助管理站的电话,像一根线,将久别的母子连在一起。今年6月28日,王阿姨在广州市救助站办公室与王胜相认。“儿子,我想了你16年!找了你16年!”“妈妈,对不起!”一边是游子心中的愧悔交加,一边是母亲心里的五味杂陈,重逢的母子抱头落泪。

●疫情肆虐 他选择去救助站防疫

2020年2月20日,正是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之时,流浪在广州街头的王胜选择去市救助站防疫。

“他那时候跟几个伙伴在广州街头流浪,以捡废品为生,每天等待公益组织派餐解决吃饭难题,用捡废品卖掉的钱买酒喝。”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说,疫情发生后,在属地公安部门的指引下,几个结伴“浪迹”街头的成年人来到救助站求助。

离家多年的王胜隔绝了与亲友的联系,亲情与友情,已极少出现在他的流浪生活中。但他未曾料到,在市救助站的日子,却得到了最温情的对待。

“疫情期间,为守护困难群众的生命安全,市救助站实行挽留救助。随着受助人员增多、留站时间延长,站内工作人员的服务难度也随之增加。”一位工作人员说,但不管工作有多困难,所有工作人员都会认真了解受助人员需求,为他们提供贴心的温情服务,比如理发、剃须等,还通过观影、借阅书刊等丰富他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对于身体机能有障碍的受助人员,站内每周一次开展康复训练,还每天开展心理辅导,加强受助人员的心理疏导。

●重温真情

勾起他对亲人的思念

剪短头发,刮了胡子,王胜对着工作人员递来的镜子发怔,“我……”他欲言又止,眼里少了几分漠然,多了几分柔软。

初来市救助站时,王胜只肯说自己是黑龙江人,其他一切缄口不言。为了帮助他找家,市救助站也将他的寻亲信息推送到全国救助寻亲网、全国救助工作交流群、今日头条等平台,并请公安部门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查找其身份,但均未得到有效信息。

解铃还须系铃人。为了打开王胜的心扉,工作人员不间断地找他聊天。从朋友交往聊到家庭亲情,从寻找工作聊到未来规划,从当下现状聊到幸福是什么……如此日复一日,4个多月后的一天,王胜突然主动提起自己的家人和住址,“齐齐哈尔,我老家老冷了。”

工作人员立刻联系了当地民政部门,查询到了户籍地村委的联系方式,并通过村委搭桥,与王胜的母亲成功连线。

●告别流浪

母子俩踏上回家的路

在和王阿姨核对过一切信息后,工作人员微笑着找来王胜。“猜一猜?你会见到谁?”

视频电话接通,王胜的喉结上下颤动,哽咽难言。“妈妈!”他大声喊出离家16年只藏在心里、出现在梦里的两个字,再也控制不住眼泪。多年来内心积压的抱歉、愧疚和懊恼,让他不敢面对镜头,只能不停地对母亲说着忏悔的话。

与妈妈的隔屏通话后,王胜的情绪出现波动。“他又对我们说,自己不想回去,感觉无颜面对家人。”市救助站工作人员非常理解王胜的心情,他们一边劝导王胜,告诉他家人从未放弃过寻找,无论时空如何分隔,也割不断亲人对他的牵挂。另一边,工作人员也在加紧安排王阿姨与儿子的相见。

2020年6月28日上午,风尘仆仆的王阿姨出现在市救助站。“儿啊,儿啊!终于找到你了!”远远看到王胜的身影,还未走近的妈妈大跨步冲了过来,将思念多年的儿子紧紧抱在怀里,“回家,跟妈回家!”……

办完离站手续,王胜跟着母亲走出市救助站大门。“谢谢你们!还是不说再见了。”他挥手与工作人员道别,结束其16年的流浪生活,踏上归家路。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