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子敬 肇庆市委办派驻怀集县连麦镇莲社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
2020年8月4日 星期二 小雨转晴
天色青青,细雨濛濛。清晨,我们沿着乡间小路,来到莲社村百香果产业种植扶贫基地。莫天保正冒着小雨在果园里给果树修剪枝条,他抬头和我们打完招呼后又开始劳作。他说:“雨天要及时修剪枝条,才能让百香果有更好的收成。”
看着眼前对生活充满希望的莫天保,我心里特别感慨。第一次见他还是在2016年。那时他46岁,整天无所事事,对人生的认识比较悲观。看到我们驻村干部来了,就反问一句:“我就这个样子,没钱、没知识、没技术,可以干什么?”
是的,他这个情况,可以干什么?他的妻子和大儿子都是智力残疾人,小儿子在读小学,他要照顾家庭不能外出打工。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帮助他脱贫,并且重燃生活的希望呢?结合他的情况,我们为他制订了产业扶贫、到百香果园工作的计划。
或许是因为没有接触过百香果,刚开始莫天保对种植百香果挣钱这事有些怀疑,甚至担心会亏本。
为了打消莫天保的顾虑,我们驻村工作队与包片村干部多次上门找他谈话交心,鼓励他大胆种植,并在微信公众号的推文里介绍了百香果种植的情况和一些成功的案例。在村委会和扶贫队的耐心帮助下,莫天保开始在基地种植一株又一株的百香果苗,浇水、除草、施肥……他小心呵护着地里的每一株百香果幼苗,当年就喜获亩产3000斤以上的大丰收。2019年年底,莫天保家“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家庭稳定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顺利实现预脱贫。
尝到了种百香果的甜头,莫天保的干劲和信心都更足了。今年四号台风期间,莫天保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对百香果的损害,每天清晨都到百香果基地梳理枝条和叶片,降低平顶棚架积水承重,并检查棚架稳定情况,及时加固。看着他的态度从消极转为积极,生活越过越好,我感觉当时定的路子是对的,也是可以坚持的。
现实地说,贫困户获利,是他们坚持下去的唯一动力。为了让莫天保的百香果越种越好,我们专门邀请了农技专家,针对百香果的选种、栽培方法、植苗管理、科学施肥与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他进行了培训。经过多次的帮助,如今的莫天保算是一个掌握百香果种植技术的“老师傅”了。“手握一个百香果,心情好比吃糖果。”莫天保笑着跟我们说。
种了百香果,如何让百香果“变现”呢?这个问题涉及贫困群众的利益,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多数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资金少技术。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驻村工作队与当地企业对接,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村民自愿种植百香果,企业提供种苗和场地,全程技术培训跟踪服务指导,实行保底价收购。另外,对于零散种植的村民,企业也可以帮助销售。这不仅增加了贫困户参与到产业中的积极性,也让莲社村更多村民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花开新时代,硕果满莲社。”贫困户莫天保的成功,在村里形成典型示范带动效应。村里很多人都想跟他学习种植百香果。他也根据自身经验,教授村民种植百香果的技术,引导村民一起种植百香果。
目前,莲社村百香果种植规模达到500亩以上,村里处处能看到百香果,它们正是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用心用情带领村民种下的“希望果”和“致富果”。这一轮扶贫工作或许已经进入了尾声,但我相信,在连麦这片土地上,有我们努力撒下的种子,还会有人继续让种子、开花、结果,让贫困户脱贫、让村民生活越好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