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网络互助成长的烦恼
日期:[2020-10-12]  版次:[A13]   版名:[财眼周刊]   字体:【

狂奔十年仍是“非持牌经营”

2020年,是网络互助行业发展的第十年。

2011年,国内首个网络互助平台“抗癌公社”成立。此后,各类网络互助平台不断涌现。2016年12月,原保监会开展以网络互助形式非法从事保险业务专项整治活动,大量互助平台关停服务。至2017年,只有不到10家互助平台还在坚持,网络互助行业进入萧条期。2018年底,蚂蚁金服入局,相互保(后改名“相互宝”)横空出世,随后滴滴、美团、新浪、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场,让网络互助行业发展加速。十年光景,网络互助平台已发展到将拥有超3亿客户的规模。

网络互助行业之所以成为众多企业追捧的对象,主要是其分摊付费的设计和共享互助的模式,具有低门槛、普惠性等特征,因此一推出就受到中低收入人群的青睐,成为社保和商业保险之外,中国大病保障的新形式。不过,虽然加入网络互助的人越来越多,但不少消费者并没有对该行业进行深入了解,也不知道该怎么选择平台、自己要承担什么义务、平台能提供什么样的保障等。

近期,中国银保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发布《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指出,网络互助行业目前处于“非持牌经营”的状态,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再次引发业内对互助平台的关注。

把网络互助平台纳入监管,尽快研究准入标准,实现持牌经营和合法经营,也成为业内共识,这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经之路,也是推动行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采写:新快报记者 刘威魁

■制图:廖木兴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