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扶贫到位更到心 搬出去的村民陆续搬回来了 帮扶育人两不误 大学生学成归来要反哺家乡(2)
日期:[2020-10-16]  版次:[T09]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大寮村航拍图,昔日贫困村已然蜕变成美丽水乡。

汕头市潮南区狠抓就业扶贫激发内生动力,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硕果累累

井都镇平湖东村

教育帮扶稳脱贫 大学生说要回来建设家乡

“最近村里在筹划建电子商务室,我和村里几个大学生说起这事,结果好几个孩子都说想回来工作。”井都镇平湖东村扶贫干部郑逸君笑着说,这些孩子都是贫困户,因为扶贫改善了家境,上了大学,现在都想回来建设家乡。

平湖东村是海边一个传统农业村,经济基础薄弱,2016年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汕头市公安局和汕头市司法局(2016年至2018年)挂钩帮扶后,结合实际情况,大力发展投资性产业扶贫,积极推进就业扶贫,十分重视教育扶贫,特别是汕头市公安局,通过部门挂钩式帮扶,因户施策,不仅帮扶到位,更帮扶到心。截至2019年底,全村贫困户62户234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全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9127.12元。

帮扶就业宣传禁毒 激发扶贫内生动力

汕头市公安局驻平湖东村第一书记孙孜芹介绍,平湖东村5300多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不足2000人,以老人和孩子为主,发展造血式扶贫不太现实,因此他们大力发展就业扶贫,一是发展条件适合的贫困户做辅警,安置公益岗位;二是联系井都产业园,帮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三是组织贫困户参加技术培训,发动种植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购销合同。

发展就业扶贫,就是要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为了避免毒品成为脱贫路上的绊脚石,汕头市公安局结合自身优势,注重加大对青少年的禁毒宣传教育。“实际上,通过向孩子们宣传禁毒,孩子们再向家长宣传,比我们直接向家长这些成年人宣传,效果更好。”孙孜芹说。

今年5月30日,驻村工作队第四次来到平湖东小学给孩子们过儿童节。他们带来的礼物里,除了文具、书籍和校服,还有一本精心编辑的禁毒书(禁毒故事会连环画纪实画集),这本书将新闻配上漫画,宣传毒品的危害,深受孩子们喜欢。扶贫干部告诉我们,他们每年至少都要在学校开展一次禁毒宣传。

教育扶贫一个不落 解决贫困根本问题

“扶贫要扶智。”孙孜芹说,要从根子上解决贫困问题,必须重视教育。除了落实教育生活补助金,驻村工作队还发动社会力量,帮助贫困孩子继续求学。“比如,今年我们为村里三个大学生和四个中学生申请到了汕头市装饰行业协会的助学资助名额。”扶贫干部郑逸君说。

贫困户林×绵家有六口人,由于自己患有轻微精神残疾,家里基本靠妻子打工支撑,日子很清苦。2016年,他家被纳入贫困户后,各项政策落实,生活很快有了改观。女儿林×姿考上了大学,去年毕业后顺利就业。林×姿告诉新快报记者,扶贫工作队来了以后,家里生活好了很多,压力小了,她爸爸的病也好转了不少。两个哥哥初中毕业后不想继续求学,扶贫工作队就送他们到汕头学习厨艺,还给他们安排工作。“以前我们全家都拿低保,后来哥哥拿工资了,我们就主动退出低保,不想再给社会增添负担。现在我毕业了,也想为村里做点事,想用我学到的知识,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林×姿说。

成田镇大寮村

传统文化交融水乡风光,嵌瓷“非遗”村脱贫迎新生

在练江下游北岸的成田镇,藏着一个美丽的小村,实际上,这里是国家“非遗”大寮嵌瓷的所在地大寮村。在这里,曾经的狭窄小道如今已升级成宽整的水泥路,困扰已久的内涝问题已经解决,绿树成荫,水系通畅,荷塘青青,鱼塘粼粼,昔日贫困村已然蜕变成美丽水乡,而屋顶上鲜艳夺目的嵌瓷飞龙、彩云、鲜花……更成了一道道展示大寮村独特魅力的风景线。

荡清波,赏非遗;沁花香,闻鸟啼;拂微风,醉心脾……已经达到脱贫标准的大寮村,正在打造“美丽水乡,旅游胜地”的乡村振兴道路上奔跑着。

路通水顺,传统创新……贫困村蝶变美丽文化水乡

曾几何时,内涝问题成了阻碍大寮村发展的一大拦路虎。

不解决内涝,打通道路,谈何脱贫和发展?汕头市纪委监委对口帮扶后,驻村工作队从解决“一水两路”着手,全面提升大寮村的基础设施。经过多方协调,投资130多万元的“南水北通”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从根本上解决了内涝难题;6米宽的进村路已扩展为8米;30年来无法通车的交界处断头路也已建成通车。大寮村还规划出10亩现代农业生态园,聘请专家指导村民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嘉宝果,既发展特色农业,又丰富旅游内容。

硬件升级后的大寮村,展现出美丽的水乡风光,结合无法复制的文化名片——国家“非遗”大寮嵌瓷,发展乡村旅游顺理成章。

在大寮村党群服务中心旁边的嵌瓷工艺社里,院子围墙上镶嵌着鲜艳夺目的飞龙,院里的三面墙上,一幅水浒108将嵌瓷图,工艺之精美令人称奇。大寮村村支书许海建指着陈列台上的嵌瓷工艺摆件说,传统嵌瓷是一种建筑装饰工艺,多镶嵌在楼台亭阁之上,这些年,大寮嵌瓷也在创新,开始推出一些小型精品摆件,将传统工艺打造成旅游文化“大礼包”、潮汕地区的旅游“手信”,”“让来大寮旅游的人,既可以体验做嵌瓷的乐趣,又可以带着嵌瓷回家。”

传统技艺,扶贫车间……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增收

大寮村不仅将嵌瓷作为文化名片,还依托这张名片,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许海建介绍,村里以大寮嵌瓷工艺社为依托,组织贫困户在省级非遗传承人许少鹏的帮带下,免费学习嵌瓷技艺,不仅能让贫困户自食其力,还能将这门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贫困户许锡群就是其中学有所成的一位,2019年被评为区级非遗传承人。他告诉新快报记者,几年前,他因腰伤无法劳作,家中收入骤减。2016年,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动员他到工艺社学习嵌瓷技艺,他有基础也有兴趣,欣然答应,三年后就可以独立承接业务。“去年做嵌瓷的收入大概有七八万元。”许锡群说,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订单有所减少,但他依然每天要做八个钟,“这是手工活,要勤学苦练。而且我相信这些嵌瓷手工品有市场。”

大寮村共有贫困户24户109人,除了发扬传统技艺带动脱贫,驻村工作队还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引进“扶贫车间”,建设现代产业园和光伏发电项目,帮助贫困户增收。

其中,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联系下,2017年6月,大寮村旁边的汕头市新谷塑业包装有限公司成立精准扶贫车间,大寮村有6户8人在这里稳定就业。郑玲玲(化名)就是其中一员。“我现在每月工资有两三千元,可以帮补家用;而且离家近,能照顾家里,日子比以前好多了。”郑名仪说,“现在我想的是,要把孩子们培养好,让他们好好读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