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兴产业稳增收 促就业多措并举拔穷根(2)
日期:[2020-10-16]  版次:[T15]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茂名市茂南区好心湖畔的“牙象大地艺术公园”,游客在观景台上可以看到稻田艺术:梵高、蒙娜丽莎像等。

■茂名市茂南区羊角镇古锦杰电子产品配件加工部,这里是罗浮村的一个就业扶贫服务点,村民在这做音响配件。

■茂名市茂南区羊角镇罗浮村,日子好起来后,贫困户朱瑞全准备加盖一层楼房,满足家人的住房需求。

茂名市茂南区全面构建脱贫 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铆足发展后劲

袂花镇石浪村

“不愁销路”黄金果带动村民就业创收

“黄金百香果现在一斤能卖到六七元,我们发挥公司集种苗、种植、销售和深加工等一条龙技术及管理优势,有机种植,果质甜香,自今年果品成熟以来根本不愁销路。”在袂花镇石浪村的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负责人甘总说。

珠海市珠光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珠光集团”)作为袂花镇石浪村、镇盛镇白沙村两条贫困村的帮扶单位,共投入50万元扶贫资金与信宜市广信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石浪村建起了这个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的主导产业项目。

珠光集团驻石浪村第一书记黄勇表示,百香果基地除了按每年8%固定分红外,还有销售总额2%的分成 ,这些收益将分给村里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而项目更好的效应是起到了带贫益贫的功效,在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和分散种植等方面为村民增收创收。

正在百香果基地务工的贫困户黄秀芬说,她一个月有二十多天在基地上班,一个月就有两千多元的工资收入,而跟她一起在基地务工的还有另外9个村民,包括另一位贫困户。能在家门口务工增收,真是又方便又开心。

黄勇说,除了就业,基地还带动了很多村民分散种植,由基地负责他们的田间管理、技术培训,果实成熟后他们可以自己销售也可以由基地兜底包销。在基地的带动下,现在,很多村民都在房前屋后和自己的田地里种起了这种黄金百香果。

而为了扩大就业门路, 石浪村还在村里设立了公益岗位,聘请8位贫困人员成立环卫队,利用空闲时间,分片负责道路、公共环境卫生。此举既解决了村里的环境卫生问题,也为这些贫困户带来每个月1500元的稳定收入。

公馆镇河之口村

土地流转种致富木瓜,“解放了年轻劳动力”

在公馆镇河之口村冰糖木瓜基地,一排排木瓜树挂满了果实,因为长势太好,地上还零零落落掉下一些熟透的木瓜,几名工人正在加紧采摘、装箱,准备运走销售。

去年7月,在脱贫攻坚进入决胜的关键时期,河之口村两委干部以及珠海市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选定了这个种植冰糖木瓜项目,建起一个二十多亩的木瓜示范种植基地,并引导多户贫困户进行试种。木瓜基地由河之口村贫困户合作社自资开发、自主经营,每年收入的25%作为村集体收入,75%用于合作社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

今年4月初,首批冰糖木瓜开始进入成熟期,每周上市产量多达3000斤,短短两周时间已通过帮扶单位消费扶贫、珠海家香网电商平台销售木瓜580多箱,收入2.8万元,至今基地累计销售收入近10万元。

“我们通过土地流转征集了这么多土地,再聘请多位可以在农村就业的村民打工,包括贫困户。不但创造了收益,还解放了年轻劳动力,让他们可以出去打工,不用再在田里干活。”河之口村村总支书记戴明锋告诉记者,随着这个村集体产业项目取得经济效益,当地群众、贫困户开始对冰糖木瓜种植有了信心,正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生产”的方式有序扩大冰糖木瓜种植规模,将它打造成“一村一品”项目。

帮扶典型

投资创收

为村集体发展铆足后劲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收官之后怎么办?新快报记者在茂南区多地采访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贫困村早早就考虑好了这个问题,想方设法为村集体留下一笔长期的“造血”资产,为脱贫致富铆足了后劲。

在石浪村,帮扶单位投入208万元产业资金,通过国信创谷公司,为村集体购买了800多平方米的厂房,因为效益不错,短短一年多,以固定返租的模式,已经获得了37万多元的收益。

“以前我们村集体基本没什么收入,产业发展起来后,有了各种分红,去年村里有了约50万元的收入,暂时这笔钱用来给贫困户分红,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对于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将起到很大的作用。”石浪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杨东说。

黄勇表示,目前茂名市正在制定扶贫资产管理办法,脱贫攻坚收官后,所有扶贫资产将在政府部门监督下监管、运行和分配,必将起到不断壮大扶贫资产、持续增收创收为村集体经济产生效益。

罗浮村则在2018年将省市专项扶贫资金共约392万元,在区、镇的统筹引导下,对外投资了三个有稳定收益的项目,包括:与广东省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投资镇盛农光互补项目196万元,合作期20年,收取固定收益,前3年收益率16.5%、后17年收益率16.25%;投资入股金陶电子商务公司约116万元,每年收取固定收益12%;投资广东嘉唛食品公司约80万元,每年收取固定收益12%。

三个项目每年可为罗浮村带来收益约56万元,可为村里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增收约1600元。三大产业将为以后壮大村集体经济带来坚实的后盾。

扶贫好故事

重视教育

贫困户家飞出“金凤凰”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不但可提高贫困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技能实现减贫,也是长远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措施。在羊角镇罗浮村,教育扶贫就扶出一段佳话。

新快报记者到访时,60多岁的贫困户朱瑞全正和爱人在打扫卫生。他的家门口放了一大堆红砖,他告诉记者,除了老伴,他还有五个儿女,都在读书,疫情期间大家回到家里后,实在住不下,因此想在楼顶上加盖一层。

今年,他的大女儿刚考上了中山大学的博士,二女儿也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读本科,此外,还有三个孩子分别在读高中、初中和小学。说起子女,他满脸自豪。

朱瑞全说,有了党和政府的帮扶政策,他才能这样放手去让子女读书。因为是贫困户,孩子读书政府都有补贴,比如读大学以上一年补贴7000元,读小学到高中每年有3000元,再加上村里产业发展得好,一年全家的分红都超过1万元,因此身上的担子一下子轻了很多。

而为了支持他们家,帮扶单位和村两委还帮他申请了保洁员的公益岗位,每天工作4小时,每个月有1500元的收入,同时鼓励他和老婆到基地打工增收。

虽然五个孩子读书压力也不小,但朱瑞全说,只要孩子肯读书,无论如何都会让他们读到底。对于读书,他说出了一句令人久久不能忘记的话:“穷不读书永远都是穷,没有出路。我们穷,不希望子女也穷,所以拼了命也要让孩子读好书。”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