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扶贫车间”促就业 打造脱贫致富“梦工厂”
日期:[2020-10-16]  版次:[T26]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在番禺区小谷围街帮扶下,梅州五华县安流镇学少村与企业支部联建,合作开办扶贫车间,帮扶贫困户就近就业。


■梅州五华县东升村明珠星钟表零件厂,贫困户在做钟表零件加工。

■梅州五华县龙村镇南口村扶贫车间短短两周就投入使用了。

广州番禺区对口帮扶梅州五华,下足功夫、多措并举推进就业扶贫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广州番禺区对口帮扶梅州五华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下足功夫、多措并举进行就业帮扶,引导鼓励支持有劳力贫困户外出务工或就近就地就业,同时进一步探索创建各类扶贫车间、手工作坊,帮助有需要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成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致富的“梦工厂”。

学少村

有劳力贫困户家家有人就业增收

“今年受疫情影响,一些贫困户不能外出务工,或者暂时找不到工作,我们就鼓励他们就近在扶贫车间工作。”广州番禺区小谷围街道办事处派驻安流镇学少村第一书记王定成说,通过帮扶,学少村与企业合作开办扶贫车间,帮助有意愿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3000多平方米的扶贫车间,主要生产销售藤、草、竹、木、芒、麻、铁编制品、仿古产品、家具、五金制品等。“贫困户脱贫,关键是发挥他们自身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王定成说,扶贫车间可以吸纳贫困户务工,还可以发订单给有意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加工,帮助他们增收脱贫。

目前,学少村扶贫车间用工25人。在车间里,忙着给工艺品贴标签的贫困户胡小玲说,扶贫车间离家近,可以照顾到家里老人、小孩,“下班后还可以把小的零配件拿回家里做,一个月下来大概有3000元的收入,和外出打工差不多,非常满意了。”

帮扶以来,驻村工作队大力推进就业促脱贫工作。开展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鼓励支持贫困户外出就业;设置环卫保洁等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困难的贫困户就业;在疫情期间发放一定补助,助力贫困户发展种养和外出务工。目前,学少村有劳力贫困户均实现了1—2名劳力就业。2019年底,学少村达到相对贫困村出列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178人均已达到退出标准。

东升村

扶贫手工作坊助贫困户就业增收

“工作时间自由,有空就过来。每天送完孩子上学,我就过来,有散工打散工,没有散工就来做手工。”在东升村卫生站二楼的扶贫手工作坊里,贫困户魏赛梅和十多名姐妹忙于钟表零件加工,她在这里务工一天收入上百元。

“以往,留在村里的妇女,平时把孩子送到学校,闲来无事就聚在一起打牌,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番禺区大石街道办事处驻横陂镇东升村第一书记宋阳新说,全村4400多人,一半人在外打工,还有一半人在村里。为了让留守的妇女有事做,同时也能增加收入,2019年,帮扶单位投入9万多元建起了扶贫手工作坊,2020年4月,引导广东明珠星钟表有限公司,把产品零件送到手工作坊进行加工,吸收16人就业。

今年40岁的魏赛梅说,因为丈夫身患重疾,2016年家里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3000多元。她丈夫离世后,全家就靠她一人支撑。“很感谢驻村工作队的帮助,送来鸡苗让我养鸡,孩子上学有生活补助,每年还有分红。”现在,她在扶贫手工作坊做工,每月能增加2000多元收入。2019年,她家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1万多元。到去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8户258人,已经全部达到退出标准。

南口村

不到半个月就建起扶贫车间

“用了不到两周时间, 扶贫车间就投入使用了。”番禺区市场监管局驻龙村镇南口村第一书记苏嘉威说,南口村共2500多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为了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外出务工贫困群众的影响,今年驻村工作队积极引入企业,进村开办扶贫车间,为村里妇女提供了就业增收的渠道。

在南口村扶贫车间,车间负责人彭李生告诉新快报记者,扶贫车间落地得到了帮扶单位大力支持,租用村民房屋获得了租金补助,用工需求也在驻村工作队帮助下解决了。到车间务工的群众,前两个月每人每月收入2000元,从第三个月开始计件,熟练工一个月可以拿到2500元到3000元。目前,车间用工约20人,也有一些村民在家完成零件加工。他还在湖口村开办了扶贫车间,也已经投入使用了。

“我终于领工资了!”在扶贫车间干活的贫困户赵丽明,想到自己第一次领工资时的情景,不由得笑了起来。由于她和丈夫身体都不好,两人一直待在家里,靠丈夫打点零工生活。今年,听到扶贫车间招工,她立马主动报名,足不出村实现了就业,家里也多了一份收入,“一天做8个小时,比种地轻松。”

故事

扶贫路上的“父子兵”

“当时以为是短期出差,没想到一做就是四年。”广州市番禺信息技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帮扶周江镇利洋村,“90后”冯奕从2016年开始驻村扶贫,3年后,原本可以回去的他,毫不犹豫留下来,继续投身到新一轮的扶贫工作中。

许多人不知道,17年前,冯奕父亲的身影曾出现在番禺区对口帮扶的五华县。“小时候,只知道爸爸出远门,我还跟着他来过一次五华,但那时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冯奕说,当他准备循着父亲的足迹,到五华县驻村扶贫时,父亲作为“过来人”,“支持我的决定。”父子二人“接力”帮扶,成了扶贫路上的一段佳话。

2019年底,利洋村全部贫困户均已达到退出标准。为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增收,驻村工作队在就业帮扶中下了很多功夫。“针对有劳力贫困户,确保每一户至少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冯奕说,工作队每年坚持开展多种就业帮扶手段,包括定期组织各项技能培训、设置公益性岗位、引导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以奖代补等。今年,部分贫困户因疫情无法外出务工,工作队积极联系周江镇辣木籽种植基地提供就业岗位,顺利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另外,利洋村高山红薯和丝苗米种植基地也聘请了本村的贫困户务工。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谢源源 图片: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 李小萌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