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无惧山高 无畏僻壤 信宜脱贫有勇气更有妙方(2)
日期:[2020-10-16]  版次:[T17]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信宜市白石镇岳龙小学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了。

地偏则勇于开路,钱少则 “通渠”销售,力寡则抱团取暖

洪冠镇垌头村

开路建农场,村里的土特产终于卖出个好价钱

向左转向右转,一路绕过几百个弯,才能到达垌头村。闭塞的地理环境却孕育出好山好水好空气,百香果、三华李、氹仔鱼等都是垌头村最原生态的土特产,是城里人吃不到的美味。“我们要做桥梁,把这里和外面连接起来,将垌头村的优势资源变现,这是垌头村脱贫的基础所在。”驻村第一书记何志辉说。

“光明路”通车 改善村子闭塞现状

2019年5月,何志辉被茂名市供电局派到垌头村,继续开展对该村的对口帮扶工作。通过前期的精准帮扶,曾经偏僻破旧的垌头村,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主干道道路硬底化、贫困户“八有”都有了保障、扶贫产业综合农场也已经颇具规模……“以后要进一步巩固垌头村的脱贫成果,同时要帮助村民解决更多难题。”何志辉说。

垌头村交通不便,虽然生产了好的水果,但销不出去,产生不了经济效益。“来到垌头村以后,我想把垌头村最尽头处的一条羊肠小道给扩建成行车路,这样垌头村就可以直通钱排镇,村民的土特产可以运过去卖个好价钱。”何志辉说,这条“光明路”的打通着实不易。因地势陡峭,当时挖土车都不敢往上开,后来司机立下“生死状”提起勇气去开路,足足挖了两个多月才打通了基础道路。2019年底,这条“光明路”终于通车,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出行效率,使得垌头村的闭塞现状有了很大的改善。

为了让垌头村村民出行方便,扶贫工作队还和客车公司商量,在村子里给客车司机安排了歇脚住宿的“驿站”,这样客车就在垌头村设立了一个停靠站,村民想要出村也有公共交通可以乘坐了。

综合农场让农产品销路不愁

垌头村的土特产很好,但村民自主生产规模太小不成气候。“我们来了以后,投入扶贫资金60万元,建了一个综合农场,主要以生产黄金百香果、三华李、凼仔鱼、走地鸡等为主,和企业合作,由他们负责具体的运营,再和一些单位签订消费扶贫合作,销路也不愁。”何志辉说。

综合农场建好之后,村民可以去务工,也可以自己发展生产。“对于贫困户,我们会发一些免费的百香果苗、鸡苗、围栏等生产资料,他们只要负责种养就好,我们实行产品从技术指导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何志辉说,农场的产权属于村集体所有,实际产生的利润则可以发放给贫困户。“因为产品品质好、价格优,打通了对接销售渠道之后,现在供不应求。”何志辉说,合作社的经营合作模式将适时调整,以保证贫困户和村集体利益的原则优先。

贫困户黄龙,因身体原因不能外出务工,妻子也不得不从外地回村照顾他,家里人没有务工收入,生活陷入困难。在扶贫工作队的鼓励下,黄龙申请了小额贷款,开始发展种植百香果。“我们帮他修建了围栏,还解决了百香果销售的问题,黄龙的小儿子也从外地回来帮父母一起开展家庭种植,目前已经建了5亩,还要继续扩大。”何志辉说,光是去年一年,5亩百香果就卖了8万多元,这也增强了他们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信心。

贵子镇贵龙村

多产业遍地开花,贫困户抱团取暖自主脱贫

群山环绕中,以红色为主打的贵龙村党建活动广场上,几个骑着自行车的孩子正在追逐玩耍,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这是以前的照片,这是现在的样子,你看,是不是变化很大?”贵龙村村支部书记范日新拿出手机,给记者翻看着贵龙村在2016年精准扶贫以前的照片,也正是因为亲眼见证这奇迹般的变化,村民们的幸福感才会更加溢于言表。

能有这样的变化,是光伏发电站、走地鸡养殖、抱团养蜂业、特色水果种植园等多产业发展的结果,贫困户实现了脱贫的梦想,贵龙村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脱贫路。

多产业发展 激活贫困村发展动力

贵龙村深处山里,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大多外出务工,村里留守的以老人妇孺居多。2016年,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始对口帮扶贵龙村,并派来驻村干部长期驻守在村里。“我是2019年来到贵龙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通过5年的发展,贵龙村的基础建设和贫困户的基本生活保障都已经落实到位,各项产业也已经相继上了轨道。”第一书记高炳辉说。

2019年,扶贫资金投入60万元,与企业合作,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北逻社区建成一个百香果种苗、水果采摘园,贵龙村通过合作可以获得“本金+保底收益+分红收益”。“通过种苗培育基地,还能向贵龙村村民、贫困户免费提供百香果种苗,广信公司按照市场价格包收百香果。”高炳辉说,该基地今年5月建成营业,到现在已有分红收益1.8万元,此外他们在双砥村还有一个合作的百香果种植基地,合作模式基本相同。

百香果种苗基地的建设,给一些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户提供了自主创业的可能。贫困户许振坤,以前在外打工,后来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回到家乡。因有三个子女尚在读书,全家没有什么稳定的收入,仅靠种植少量的百香果和蔬菜为生,生活很困难。百香果种苗基地建成后,给他提供免费的种苗、技术、肥料,鼓励他扩大种植规模,到现在已经种了有10亩百香果,光是今年上半年的收益就预估有5万元左右。“是扶贫给了我们发展的信心,有人帮,有人带,我们只要埋头苦干,就能让生活好起来。”许振坤说。

贫困户养蜂抱团实现规模效益

在贵龙村,养蜂产蜜也是一些农户长期坚持的产业,但一直以来因为销路不畅,规模很小,发展很受限制。村民陈荣伟是一名退伍军人,2004年转业以后,他先是在外地打工,后来因为要照顾老父亲,回到村子里,自己养蜂。“村子也有一些农户养蜂,都是各自为政,小打小闹,销售渠道就是自己在周边或者市集去卖,收入很有限。”陈荣伟说。2019年,新一轮精准扶贫开始以后,扶贫工作队和他商量,让他牵头成立贵龙洪源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帮助合作社牵线搭桥拓宽了销售渠道,助其扩大蜜蜂养殖规模,带动村里的贫困户一起养殖蜜蜂。

在陈荣伟的带动下,5个养蜂人抱团在一起,其中有两户贫困户,开始将贵龙村的养蜂业往规模发展的道路上推进。“我们帮他们解决销售渠道,一方面是和珠海菜篮子投资有限公司、信宜绿色天地农业有限公司等签订长期的消费扶贫采购协议,另一方面是通过珠海的帮扶单位批量采购合作社的蜂蜜。”高炳辉说,目前合作社已经发展到有蜂箱500多个,建立了三个蜜蜂养殖基地,年产蜂蜜2万多斤,年产值30多万元,带贫益贫效果十分明显。现在村里很多贫困户也纷纷开始加入养蜂,合作社可以回收贫困户养殖的蜂蜜,帮他们销售出去,提高经济收入。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