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潮汕传统文化深厚滋养金漆技艺发展
日期:[2020-10-25]  版次:[A10]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傅以周 彰髹饰纹器皿 陶胎 阳江漆

■陈其积 龙凤呈祥漆皮箱

■陈淇 吉庆满堂

■潮州广济桥上的“金漆牌匾”

■黄裕钢 福在眼前

后继乏人,阳江朱漆如何留春?

尽管漆艺在广东的发展历史超两千年,但真正能有技艺传承的地方并不多,漆艺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下称:非遗传人)基本集中在阳江和潮汕地区。据统计,目前漆艺相关的国家级、省市级非遗传人共11人。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阳江漆国家级传承人仅有阳江傅以周一位,而省级则包括阳江陈其积、范高亮,潮州黄裕钢、陈仰泉,揭阳杨细容等。

在收藏周刊记者走访各地期间发现,“收徒难,授徒也难”几乎是他们的共同心声。在阳江,记者与傅以周连续畅谈两天,他坦言,“漆艺源于生活,理应回归生活。但在当下,漆艺真能回归生活的案例,寥寥无几。真正让有漆艺文化的创新设计贴合当代人们生活所需,让漆艺在现代生活中有一立锥之地,还有一段距离。”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皮胎、纸胎一定要传承

阳江漆艺,是有传统的,肇始于明末清初,而民国期间也闻声海外,甚至曾一度流行民谣“教儿揾条生计路,学会手艺漆皮箱”。1976年更成功试制出合乎漆器工艺要求能够代替大漆的新涂料——阳江漆。文艺家田汉曾参观阳江漆器后,更赋诗赞美:“阳江朱漆好,留得岭南春。”

然而,收藏周刊记者走访阳江却看到了另一种现实。“收徒难,授徒也难”成为阳江漆艺非遗传人的现实境况。作为“阳江漆器守望者”的代表,陈其积、傅以周、范高亮等共同面对的问题则可能是“后继无人”,难有条件培养新一代继承传统漆艺的年轻人,成为了他们的共同烦恼,不禁让人疑惑,当下的“阳江朱漆还能留春吗?”

“年轻人认识不到能够掌握一门技术是比较好的。”坐在阳江万福路临街商铺的工作室,陈其积聊天过程习惯看着外面马路,若有思索,而让他更具体的苦恼是,作为省级传承人,却难以申请非遗研发基金,原因是“没有详细完整记录制作漆皮箱的过程”。

“皮胎、纸胎那些,就尽我自己的能力。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很多事都有点力不从心。但是我会想办法,因为我们不做,就真的失传了。”谈及传承问题,陈其积认为,皮胎、纸胎这些一定要传承,因为这才是阳江漆艺的本土特色,一个阳江品牌,在岭南一枝独秀。现在的陈其积,已制作好三个漆皮箱,并以此参加了全国性大展并获奖。

漆艺文创产品

缺失了市场培育

有关传承问题,傅以周也表示,“收徒难,授徒也难,后继乏人之悲,梗在每一个传承人的心坎里。传承何谈呢?”

漆艺创新设计可说是当下最热门而时髦的话题。但在傅以周看来,“漆艺源于生活,理应回归生活。但在当下,漆艺真能回归生活的案例,寥寥无几。真正让有漆艺文化的创新设计贴合当代人们生活所需,让漆艺在现代生活中有一立锥之地,还有一段距离。”虽然傅以周个人的探索上,在艺术语言的角度进行了突破,但创新设计方面,他则提示有两方面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方面是现代人的生活习俗与文化精神所需;另一方面是漆艺能否有漆艺几千年非遗文化的内涵。”

而范高亮则认为,市场远没有被引导起来,“你来了阳江这么多天,有没有看到有一块户外广告是关于漆艺的?或者国家级非遗项目几个字?”谈及现状,范高亮反问了记者一句,“由于旅游景点的地方没有卖场,使漆艺文创产品缺失了市场培育和推广的重要手段。”在他看来,没有宏观的推广,难谈传承。

潮汕跟漆相关的工艺

主要依附于祭祀传统

在广东,另一个有漆艺传统的地方,便是潮汕地区。但与侧重生活用品的阳江漆器不同的是,潮汕跟漆相关的工艺主要是依附于建筑,或更贴切的说法是依附于当地的祭祀传统,无论是更多地应用在寺庙、祠堂的金漆木雕,还是脱胎于神龛的金漆画。

据有关资料统计,潮汕佛教活动场所共计640多处,似乎每一个村落甚至都不止于一个祠堂,这与潮汕地区农村多姓氏杂居的特点很有关系。一朝能够在某一个地方暂安,则首先是建老爷宫,其次,就是建祠堂了,而这些都是滋养金漆木雕与金漆画的土壤。

在潮汕地区中,与漆艺相关的非遗传承人并不多,记者通过各方面的了解,目前只统计到潮州市中,广东省非遗传承人(漆艺)2位,分别是黄裕钢和陈仰泉,而黄裕钢儿子黄铭秋则是潮安区的非遗传承人,陈仰泉的儿子陈淇也跟随其从事漆艺创作。揭阳市中,广东省非遗传承人(漆艺)则有杨细容1位,她主要探索贴金髹漆技艺。

以工程“养”创作

黄裕钢、黄铭秋父子等创办的潮州市潮安区推光金漆画工艺研究院设在潮安区的一栋农村自建房(租地)里,楼房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左右,分两部分,一部分为四层洋房,作为展示交流空间,展厅摆满了各种他们父子二人各自的漆艺探索作品;另一部分则为工棚,是生产工场。主要营收依靠寺庙祠堂的建造,以工程“养”创作。

“每一座庙宇祠堂的髹漆(或含木雕)工程量基本在十多万元到三百多万元的区间。”而价格的计算方式,仍然延续清代的衡量方式——买木多少钱,木工多少钱,做木雕多少钱,三种价钱加在一起就是金漆的钱,一般不用开价。“目前盖祠堂的数量比较稳定,每年都有不少村落需要新建祠堂或者庙宇。”黄铭秋说。

广济桥40多块招牌

工程跨度五六年

通过走访了解,潮汕地区有些庙宇光是“金漆牌匾”就上千件,工程时间跨度可达十年,但总额往往超过三百万。“广济桥40多块招牌,工程制作的时间跨度就持续了五六年。”这项工程,正是陈淇父亲陈仰泉承接的。

目前,陈淇与朋友一起组建的“雕花漆绣”则在湘桥区的一座位于农村中新建的茶叶城里,与黄铭秋所处的地方一南一北,横跨了潮州市区。“雕花漆绣”如名字一样,包含了木雕、潮绣和金漆等不同艺术门类,几个人合租约100平方米的临街铺位,但陈淇正考虑租期结束后,便计划转移地方,目前他主要是接祠堂庙宇的髹漆神龛工程。

来自揭阳的杨细容作为今年4月刚评上广东省级非遗漆器髹饰技艺(榕城漆艺)传承人,则一门心思延续“潮汕古法推光漆艺与髹漆贴金箔”的技艺。

由此,潮汕漆艺呈现出的面貌与广州、阳江都完全不同,不但在市场上有了成熟的持续需求,在题材内容上,更是有着传统的仪轨,尽管他们都说没有明文的规定,但却有约定俗成的默契,怎样的寺庙,怎样的神龛,金漆画需要怎样的题材内容,甚至不同价钱,用不同的金料,都有了“行规”,仿佛在这样的环境中,谈创新,有点苍白,而传承方面,也并无太明显的延续问题。

延伸阅读

今年8月1日起,《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广东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正式实施,《办法》中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政策,旅游融合以及传人扶持等方面的细化工作。其中,涉及“建立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数据库”,“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支持,资助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教学、交流等活动。”“推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当地国民教育体系,编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普及辅导读本,在保护区内的中小学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乡土课程”等方面的内容。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