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注身边人与身边事 作品有情有力有温度
日期:[2020-10-26]  版次:[A03]   版名:[城事]   字体:【
■10月24日,2020广东青少年短视频大赛在羊城创意产业园智酷车间举行。




2020广东青少年短视频大赛获奖名单,详情请扫二维码。

历时近半年,2020广东青少年短视频大赛落幕,颁奖典礼上共颁出79个奖项

10月24日,由广东新快报社、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0广东青少年短视频大赛”迎来收官,在羊城创意园举行颁奖典礼,共颁发出79个奖项。其中,青年组和少年组获奖作品各34个,大赛主题赛获奖作品8个,优秀组织奖3个。大赛主办方表示,希冀这些有情感、有温度、有力量的短视频佳作,激励广大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现场直击】

选手才华横溢 作品创意无限

为发挥短视频在青少年获取资讯、教育娱乐等方面的正面引导作用,今年五四青年节,广东新快报社、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0广东青少年短视频大赛”启动,以“成长与梦想”为主题,面向全省青少年征集原创短视频,用镜头记录生活中的真善美,定格追梦路上的绚烂瞬间。

大赛期间,参赛选手自由取材创作,用镜头展示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城市之美、社会之美。300多组选手的优秀短视频入围终评,并在新快报APP“ZAKER广州”上展播,超15万人次参与大赛,点赞、转发“心水”短视频。

从“星星点灯”到“万家灯火”,电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今年9月,广东新快报社、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和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联合主办“广东青少年短视频大赛”主题赛,15名大赛获奖青年组选手以“光与梦想”为主题,以“电”为创作主线,分别在广州华安楼、佛山南海智能用电体验厅、西电东送工程广东门户枢纽罗洞变电站围绕“光与历史”“光与生活”“光与科技”展开创作,用镜头讲述新时代电力故事。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副书记唐锐致辞时说,广东共青团近几年来不断在新媒体领域发力,进驻B站、抖音和快手等青少年喜爱的平台,打造系列新媒体传播矩阵,发出共青团的好声音,传播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短视频对于现在的年轻人的影响不言而喻。”唐锐表示,希望广大青少年朋友借助广东青少年短视频大赛这样一个优秀的平台,创作出更多受青少年喜爱的正能量作品,展现新时代青少年风采。

广东新快报社社长、总编辑许志权致辞时表示,当今这个时代,短视频已经成为青少年接触最多、使用最多的传播方式之一。在短视频的创作与传播上,青少年是主力军。广东青少年短视频大赛旨在更好地用好这种传播形式,向全省青少年朋友们广泛征集原创视频,引导和鼓励他们用短视频记录生活中的真善美,见证成长与梦想。

许志权表示:“此次参赛作品内容丰富,角度多样,有的贴近了时代的脉搏,有的关注生活的小事,有的呈现唯美的画面,有的精于情节的编排,可以说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充分展现了广东省青少年的创作才华和无限创意。”

【选手心声】

少年组一等奖作品《清明》:

用定格动画呈现 “机器人时代”清明场景

本次大赛少年组一等奖选手是来自广东省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的张圳博。张圳博今年12岁,上半年创作作品时,他还在广州农林下路小学读六年级。他的参赛作品《清明》是以杜牧的诗《清明》为素材创作的,作品采用定格动画的形式,以中国水墨风格为基调,绘制了 2118 年“机器人时代”人们过清明时的情景。

其中,每一帧动画都是经由他自己手绘的画作或者绘制后剪出的纸片组合而成,视频的声音也为他自己所配,“作品制作过程并不简单,包括视频中的雨滴,是我一个一个画好剪出来,然后花很长时间摆弄的。”张圳博说。

张圳博还说,尽管学业繁忙,但父母对他的个人爱好都非常支持,“我认为学习不单单是尽我所能地完成学业,也要有自己喜欢的东西,这种东西是特殊而且具有魅力的。”

青年组一等奖作品《纤维艺术设计》:

微观视觉下的纤维艺术美

获得本次大赛青年组一等奖的是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杜力,他的实验视觉微观短片《纤维艺术设计》,试图记录纤维艺术中多样的纤维材料和手工艺制作过程。在构思该短片时,杜力选择了微观的表现方式,他使用微单相机和全画幅微距镜头进行拍摄,着重展现不同纤维材料的细微差别。

杜力说,“参赛视频其实是我的毕业设计,我的专业是染织艺术设计,经常跟‘纤维’打交道,自己也比较喜欢摄影,从大一就开始爱上摄影,这个作品可以称为我对大学四年时光的致敬。”

主题赛一等奖作品《南网·荣光》:

总有人为万家灯火负重前行

“每一伏电都充满了活力,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从西部运到东部,点亮了每一盏灯、每一座城,每一个角落,点亮了每一个人的希望。灯不会自己发光,背后是千万电力工人在深夜里负重前行,默默奉献……”

本次大赛主题赛一等奖获得者是来自江门市鹤山鹤华中学的赖晓骏,他用短短几分钟的视频诠释了电力工人“我用心你用电”的使命。赖晓骏说:“我们平时也会有机会拍摄一些校园活动视频,内容是我们的咏春操和创意课堂等,传播青春能量,展现创新思想。”

赖晓骏的指导老师陪同领奖,鹤华中学成立了新媒体社团,让喜爱拍短视频的学生有机会为学校的活动进行拍摄或者制作视频。“我认为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吸收知识,但没有机会应用和展现出来,短视频大赛就是一个特别好的平台,能让青少年学以致用,得到锻炼。”

【评委分享】

作品题材多元

有深度有广度

本次大赛由中山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原、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纪录片导演丁澄和广东共青团新媒体平台副主编邹纯娓担任评委。评委们一致评价认为,参赛的短视频作品题材多元,表达的主题内容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作品有观感,抓得住观众的眼球。更令人惊喜的是,作品中保留了青少年们独有的纯真。大赛的成功举办,也是对短视频文化的一种鼓励与推动。

“短视频大赛是对未来的‘寓言’”

“人既是吃食物的动物,也是吃信息的动物。”冯原说,当代年轻人喜爱短视频,是因为它是整合视觉与听觉的传播技术,符合更快更便捷获取与消化信息的发展特质与发展方向。

技术的发展需要人类跨过漫长岁月,一代接一代累积演进。冯原表示,广东青少年短视频大赛锁定广大青少年为参赛群体,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是我们的未来。过去的每一代青少年都羡慕今天的青少年,因为今天的青少年可以获得在技术上优于他们父辈的可能性,接触到更新的传播技术,人类文化的传承也会因传播技术的发展而发生重大的变化。从这个层面来说,短视频大赛可能会对我们的未来产生一种有意义的‘寓言’。”

作品体现人文精神

丁澄作点评时表示,担任评委过程中能真切感受到青少年的活力、能力和自信。作为一名影像工作者,丁澄此前是以制作长篇作品为主,他认为,目前短视频整体发展方向有两个,一是向通俗发展,二是具有正能量和人文精神。

“在本次大赛中看到的很多作品非常令我感动,不仅仅是因为视频制作技术飞快地向青少年普及,更因为体现了人文精神,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自身和内心,关注自己身边的事,我认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在快速传播的环境里面,这些带有正能量和个人积极向上态度的短视频作品值得更多年轻人学习和看待。”丁澄说。

■统筹: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采写: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黄闻禹 ■摄影: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龚吉林 林里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