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以爱凝聚社会力量 为脱贫补短板兜底线
日期:[2020-11-02]  版次:[A04]   版名:[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字体:【
■帮扶干部在潮州市湘桥区磷溪镇福聚村为贫困户发放油米面及慰问金。

■为潮州市意溪镇后径村贫困户钟茂城的家进行危房改造。

潮州市湘桥区持续推动社会组织精准对接,加快脱贫攻坚慈善项目落地

10月底的潮州,虽然还没能入秋,但已经能感受到一丝丝秋日的凉意。湘桥区铁铺镇坑巷村贫困户陈志勇的心情,就如同这天气一般,处处透着一股子舒服劲。今年,他家的大姑娘被华南师范大学保送读研究生,儿子从中山大学毕业后入职了名企,这家昔日的贫困户,如今在村里可是人人羡慕,未来还会越来越好。

想当初,女儿和儿子陆续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陈志勇一边自豪欣喜,一边却为学费焦头烂额,能借的都借遍了,学费的“窟窿”还填不上,还能怎么办?此时,村里的善心企业家和爱心基金及时伸出了援手,稳稳地托住了孩子们求学、上进的自立之路。

社会力量是脱贫攻坚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脱贫事业。潮州市湘桥区在推动社会组织精准对接上持续发力,在加快脱贫攻坚慈善项目落地上见实效,在促进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深度参与脱贫攻坚上下功夫,营造全社会关注脱贫攻坚、参与脱贫攻坚的浓烈氛围,以“善”凝聚全社会之力,为脱贫攻坚“补短板”“救急难”“兜底线”。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杨升华 ■图片:受访者提供

扶教育:

贫困家庭有了“顶梁柱”

孩子们要读书,读书才能有更好的出路;但孩子们去读书了,家里缺少劳动力,还得负担日益增长的学费,日子越过越难……原本家境就不宽裕的陈志勇家,连年来为了供孩子们读书,省吃俭用,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陈志勇回忆道,女儿和儿子陆续考上大学后,不仅掏空了自己的家底,更是把亲朋好友能借的都借了一遍,也没能凑够两个孩子的学费。

像陈志勇家这样因学致贫的家庭,在脱贫攻坚的贫困户中并不鲜见。铁铺镇坎下村贫困户陈惠满也曾为孩子考上大学的费用所难倒。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就是“刨穷根”,是扶贫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自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以来,湘桥区在教育扶贫中投入资金达462.9万元,受益1699人次。2019年以来,湘桥区精准扶贫户中考上大专以上学校的学生共有92名,其中本科生38名(重点大学本科生7名),考上硕士研究生2名。2019年-2020年学年度,全区应落实教育生活费补助学生424人,落实率为100%。与此同时,积极落实教育结对帮扶贫困户措施。陈志勇家的两个孩子,不仅享受了贫困学生教育补助,坑巷村爱心基金也对他们考上大学给予奖金奖励,铁铺镇还联系爱心企业家进行结对帮扶,资助他们上大学、读研究生。陈惠满家也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及时帮扶下,顺利解决了学费的问题。

通过爱心人士、企业和慈善机构的资助帮扶,让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逐步走向自立,为贫困家庭立起“顶梁柱”,实现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而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使扶贫扶得起、立得住、不返贫。

查危房:让贫困户都能住得安心

2018年1月,林建程受其主管单位湘桥区水务局委派进驻精准扶贫驻官塘镇工作组,负责该局挂钩的奕湖村、巷下村贫困户省网录入等相关的工作。

下到村里的林建程,没有停留在办公室看数据的表面功夫上,除了值班外,他把余下的全部时间都用在了进村入户中,一家一家地访、一户一户地看、一人一人地问……几乎走遍全镇贫困户的林建程,把一个个冰冷的数据,都替换成了脑海中的实景图。他发现,有些贫困户家的住房,虽然达不到危房改造的标准,但实际上存在漏水等各种小隐患。林建程走访摸底,汇总具体情况,通过镇政府为这些贫困户进行房屋修缮,最终帮助他们解决了住房问题。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官塘镇自2019年成立扶贫促进会以来,在乡贤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已筹集资金105万元,其中,有3.4万元用于为15户贫困户完成住房修缮。

“八有”是否达标,是衡量帮扶效果的重要指标。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扶贫工作不是表格里简单的是和否。据介绍,今年湘桥区实际上已没有危房改造任务的,但区扶贫领导小组多次组织对全区“八有”情况进行检查,发动街道、镇一级结合帮扶单位、村委,对贫困户的住房情况进行实地核查,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就马上实施修缮。经核查,发现危房(漏水)一处,解决一处,做到了不留一处危房(漏水),100%确保贫困户住房安全。

稳兜底:为贫困户送去关怀与温暖

“我们村中仅有的两户精准扶贫贫困户能实现脱贫,爱心基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湘桥区凤新街道高厝塘村村支书庄英德如是说。

“有一户贫困户许楚和,他早年劳累落下疾病,现在没有劳动能力,他的妻子之前一直照顾患病的儿子也没法工作。自从儿子过世后,许楚和与妻子相依为命,家里基本没有经济来源,许楚和每月还要花1000多元买药治病,生活十分艰难。”庄英德告诉新快报记者,许楚和是低保户,有政策兜底和补助金,但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其实更需要关心和关怀。爱心基金经常组织成员去他家探望,送去现金、大米、油等各种生活物资,虽然有时候慰问品不算贵重,但对整个家庭来说却非常实用,不仅解决了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更重要的是鼓励了他们去克服生活困难,树立脱贫的信心,相信可以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考虑到他家的特殊情况,村委会安排其妻子在村里做花农,打扫卫生,做保洁,每月可拿到1200元工资来贴补家用。

庄英德告诉记者,早在2011年,由高厝塘村村党支部牵头,在爱心人士、乡贤的支持下成立了爱心基金。成立基金的初衷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热心企业加入到扶贫济困当中来。每年,爱心基金收到的捐款都在10万元左右,迄今为止已筹集资金110万元左右,这些善款主要用于开展扶贫济困、读书奖学、慰问老人等。

爱心基金使一些因学、因病等陷入困境可能导致贫困发生的家庭,及时得到了帮扶,有效地做到了“防贫”和“防返贫”,实实在在地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关怀与温暖,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热情。

社会力量是脱贫攻坚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脱贫事业。湘桥区充分利用“广东扶贫济困日”等活动及扶贫促进会等平台,引导各类社会力量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等。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巩固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在各镇(街)、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区符合政策的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实现政策性保障兜底脱贫,贫困人口医疗、教育、住房“三保障”工作全面得到落实,“八有指标”全面达标,全区贫困人口全部达到退出标准。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