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可口的食品,风味独特的调味品,这些美好的食物,总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愉悦体验。对美味和健康的追求,也成为人们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跨越千年的酱油、醋等单一调味品,为何在短短数十年间,裂变成了数百种种类繁多的复合调味品?酸奶为何有这么丰富的口感和风味?蛋白质里提取的功能性肽如何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这一个个日新月异的变化背后,到底存在怎样的科学秘密?
带着这些问题,新快报记者专程前去拜访了从事食品生物技术研究的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谋明。面对众多的研究成果,赵谋明坦言:“我所做的一切科研与创新,都是希望能落地为社会服务,为老百姓带来幸福。这,是我的终身课题。”
一款调味品几代科研梦
赵谋明的科研梦,源于一代代科研前辈对他的“刺激”。
赵谋明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一个小山村,母亲的坚韧与勤勉深深地感染着他,勤劳朴实的种子在他心中萌芽、长大。山村种植条件有限,家人们经常吃不饱饭。随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试验田走进他的家乡,家人吃饱饭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太了不起了,我也要想成为那样的科学家,为老百姓做点实事。”深受触动的赵谋明,就此下定了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决心。
高考填报志愿时,高中老师一句“微生物工程未来在农业和工业领域,将会大有作为”的话,让他毅然选择了这个与农业密切相关的新兴领域,报考了华南工学院的微生物工程专业。在报读研究生时,对当时酱油酿造专家袁振远教授的崇敬,让他选择了刚设立的食品工程专业。“我当时想,只要能让微生物多干活、干好活,所有发酵食品都会受惠。”
导师袁振远教授对科研的热爱与信念深深地感染着初入科研领域的赵谋明,“为了做好研究和服务,袁老师在海天酱油厂坚守了十年,助力和见证了曾经的酱油厂成长为知名的‘中国调味大王’。”赵谋明回忆道,那时候已年过半百的袁老师,为了节约时间、保持精力,常常都是在办公室睡硬板床午休。
二十年来,赵谋明秉承师恩,继续围绕酱油等发酵食品开展科研工作,随着一个个核心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海天酱油的产量从5万吨增长到现在的200万吨,酱油的品质不断提升,产品也愈发丰富。“新技术促使酱油更有营养、更安全,味道更好,更重要的是,新技术让制作成本也降低了,老百姓从舌尖味蕾到腰包,都能受惠。”赵教授自豪地说道。
不断探寻新方向新方法
“通过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技术在食品中的运用,不仅能让食物口感更丰富,营养更好,还能开发出更多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功能性产品。”赵谋明告诉新快报记者,发酵与代谢调控技术是工业生物技术的核心,这些年,他和团队围绕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技术在食品中的运用而努力。
20世纪初,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水产捕捞中有50%以上小鱼小虾之类的低值水产品产量很大,却用之无门的赵谋明,研发出大宗低值蛋白资源生产富含呈味肽的呈味基料及调味品共性关键技术,使低值蛋白资源的蛋白质回收率达到80%-90%,比国内外现有水平提高15%-20%,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推动了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这一成果获得了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此基础上通过十余年的努力与钻研,实现了食物蛋白质中功能性肽的可控释放。随着对功能性肽产品共性技术难题攻关与研究,赵谋明团队已经发现了20多项功能,目前,具有美容功能、抗疲劳功能、改善睡眠功能等十余种功能性肽原料已经正式投产。
保持初心勇往直前
赵谋明始终强调,自己在科研路上能有所成就,离不开老师们的指引。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在职读博的赵谋明,师从高孔荣教授和彭志英教授,他们分别是发酵工程与设备专家和食品生物技术专家。赵谋明说,对事业孜孜不倦追求的袁教授,看问题准确又高瞻远瞩的高教授和以德育人的彭教授,成为了他在科研与教学路上的三盏明灯。
科研路上,赵谋明一直都有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定位也十分清楚:“科研不可能有很高的回报,而我就是一个喜欢、适合搞科研的人,我更感兴趣的是让科研落地,真正为老百姓服务。”为此,他多年来始终都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心态,对外界的诱惑从未心动。“研究生毕业时,汕头一家工厂曾开出5000元的月薪,而留校只有100多元工资。但我还是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想受限制,就选择了留校。”
如今,他的成果转换惠及的工厂已有大大小小近80家,作为功能活性多肽研究领域的先行者,近三年来,他的相关技术已在30家企业推广应用,开发相关产品50余种,实现新增产值100多亿元。
但他依旧保持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的工作状态,而且主要精力依然放在科研上。刚刚过去的10月,他就跑了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六七个城市参与科研交流。
“科研不断会有新的东西,不断需要落地产业化,还要培养更多的接班人,想停也停不下来。”
寄语青年科研者
认准方向 坚持不懈
一个人要成长起来,都是不容易的。“我之所以取得一些成绩,并非天才,是因为我比别人投入更多。”赵谋明常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切身体会教育学生,告诫他们“打好基础、找准方向、坚持不懈”。
在选择科研方向,他建议结合国家和行业的需求,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兴趣来决定。选定了方向,就要持之以恒。
人物档案
赵谋明
1964年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广东省杰出发明人,华南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学科食品科学学科带头人。
长期致力于食品生物技术方向研究,相关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广东省营养健康食品及调味品生产加工技术水平以及行业竞争力,推动了我国营养健康食品及调味品行业产品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
■策划/统筹:张英姿 肖萍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通讯员 卢庆雷 ■摄影: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