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谢晓冰:戏剧人物最能代表东方文化
日期:[2020-11-08]  版次:[A11]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牡丹亭

■西厢记

■白蛇传


■寒梅傲骨身, 翠竹乐仙神。芳兰天奇香, 凌菊血冷根。万里无云天晴朗 青山绿水好景致 鸳鸯戏水凤配凰 只羡鸳鸯不羡仙

■凤还巢

■桃花扇

■缓歌慢舞

■戏剧人物

虽然画家谢晓冰已经从艺三十多年,但他的艺术题材很纯粹,敦煌题材、古典文学题材以及戏剧题材构成了他的艺术探索面貌。“去敦煌之后,我的内心早已被中国传统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深深震撼到了。所以,后来我忽然明白,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四大名著及其他经典文学著作,就像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而谈及戏剧人物创作时,谢晓冰则表示,“作为东方文化的最好形象,戏剧人物有非常美的一面。”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中学开启写生为主的探索道路

1963年,谢晓冰出生在北京,因为父母工作原因,他的童年和青年主要在安徽度过,在父亲的引导下,谢晓冰很小就开始接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连环画书籍,并由此开启了他童年时期的知识启蒙。此后更在父亲的引导下,激发了画画的潜能,一开始便从方增先的《水墨人物画》和钱松喦的《砚边点滴》学起,并在美术启蒙老师简繁的引导下,开启了美术探索之路。

中学时代的谢晓冰,经常和几个画友一起画速写,火车站、候车室、公园、货场、菜市场都成了他们的“课室”。由于热爱与勤奋,随后谢晓冰连续几幅作品入选了当地举办的美展,还幸运地认识了安徽师范大学的徐详明先生,使谢晓冰迎来了美术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在他身上,谢晓冰开始了“写生为主的探索道路”,进步神速的他,很快就在当地的美展中崭露头角。

中央美院求学重新认识古典绘画

谢晓冰经过了错综曲折的经历后,一方面在艺术探索上逐渐有了自己的心得,并开始了书法的研习。另一方面,十分难得地得以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在导师刘凌沧先生的引导下,开始了中国工笔画创作、材料技法等方面的探索。“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临摹了《朱云折槛图》《夜宴图》等,这使得我对古典绘画有了新的认识。”

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引起了谢晓冰的关注。两年后,他踏上了西行的求索之路,开启了长达三十年的敦煌壁画研习生涯。

刚接触敦煌壁画,传统艺术的伟大便时刻震撼着谢晓冰,经过认真研究,他慢慢地掌握了石窟壁画中线描、晕染和传神等一系列的表现手法,形成了一种忠于原作又形神俱佳的临摹风格。随后,他用了半年时间,创作了反映蒙古人西征场面的《蒙古勇士》作品近五米长,表达了对“大美”与“壮美”的追求。后来的谢晓冰越发推崇唐宋绘画的浑厚之美,为他此后画风的形成做了重要铺垫。

“谢晓冰博采众长而弃其所短,在走着自己精心设计的一条细细长长的钢丝,他既小心翼翼又愉快地走了过来,他成功了。他创造出了蕴藏在自己心中的佛像。”敦煌研究院前院长段文杰给了谢晓冰高度的评价。

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的宝藏

在敦煌题材上业有所成的谢晓冰,之后并没有在这一条路上走下去。他深知中国传统文化浩瀚如烟海,他转身潜心创作大量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等多幅长卷巨作。“早年接受西式央美美术教育的我,在去到敦煌之后,我的内心早已被中国传统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深深震撼到了。所以,后来我忽然明白,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四大名著及其他经典文学著作,就像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里边有很多很多吸引人的故事、美好的情境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深入挖掘。”谢晓冰下定决心,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将那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红楼梦人物、西游记、水浒英雄等人物灵活地用手中的画笔呈现出来。

一段时间内,谢晓冰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对古典文学的创作与学习上,并创作了大量的长卷作品。如一百米长的《五百罗汉图》、三十六米长的《红楼梦人物图》、二十八米的《水浒一百零八将图》、三十二米的《三国演义人物图》、二十九米的《西游记人物图》、二十多米的《金瓶梅人物图》、二十二米的《二十四孝图》等。

戏剧人物“面具化”

表达内在精神待突破

近年的谢晓冰,又开始把注意力用在了戏剧人物方面,在他看来,戏剧人物是最能代表东方文化形象的题材,文化辨识度非常强。“我之所以画戏剧人物,一方面,它首先是视觉上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另一方面,它所具有的色彩确实是西方没有的。”

在谢晓冰看来,戏剧人物题材最难的是他们的形象被“面具化”,在视觉上,戏剧人物多数是形式美,而且多数以动作进行区分,人物脸部容易画得千篇一律,如何表达内在精神是下一步要思考的,而他也坦言接下来要突破的,就是丰富人物的脸部表情。“比如通过眼神,通过嘴角,包括描绘这些五官的线条粗细,通过色彩,表达高兴的色彩和表达愤怒的色彩,应该是有区别的。”

简介

谢晓冰

1963年出生于北京,祖籍安徽,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当代中国美术研究会副会长、广州诗书画会副会长。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