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彭小杭:戏剧题材要画外有声
日期:[2020-11-08]  版次:[A10]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粤剧系列之一

■南粤大戏2019

■贵妃醉酒

■刀马旦系列之二

■戏剧头像之二

■刀马旦系列之三

近看作品,可以感受到画家用笔的利索与凌厉,用色的斑斓体现了画家对色彩把握的足够魄力,远看作品,意识之外的锣鼓声、戏剧的配乐声以及人物抑扬顿挫的唱词便无意识地“传入”耳中,这是当代油画家彭小杭笔下戏剧人物题材的魅力,在位于柯木朗艺术园的工作室里,挂满了彭小杭这一题材的作品,走在里面,仿佛有一种“戏剧舞台”的错觉。“我自己的追求是,要把戏剧题材画得画外有声。”彭小杭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如此说道。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坚持戏剧题材创作

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彭小杭举办个展的次数并不多,但自从1999年,油画《东方歌剧》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同时被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之后,他每逢大型美展,都以戏剧题材新作入选, 2019年,彭小杭更以粤剧为表现对象的《南粤大戏》入选了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而在广东现已举办六届(每三年一届)的“广东当代油画艺术展”,则每一届都有彭小杭作品的身影,并在两届中获奖。

在行内,戏剧题材已经逐渐形成了他的“个人品牌”。就在数天前举办的“色彩和尺度”展上,广东美协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永就评价称,彭小杭这么多年坚持戏剧题材的创作,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每次美展评选,只要是他的画作展出,大家都几乎异口同声地认出来。他通过用饱和度非常高的色彩来表达,使得其笔下的戏剧人物具有了非常高的视觉辨识度。

“形成了代表着东方文化的符号”

虽然彭小杭持续创作戏剧人物已经20多年,但真正发展到广为人知或较为全面呈现,2019年或许是一个转折点。那一年,他先推出“广东写意油画学会提名展——‘画外有声’彭小杭作品展”,此后更由广州大剧院和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主办,推出“国家京剧院京剧《穆桂英挂帅》暨彭小杭戏剧人物油画作品展”,这一次,在广州大剧院当代美术馆举办,展出了彭小杭的中国传统戏剧人物题材油画,包括“刀马旦系列”“戏剧小品系列”“粤剧系列”等三个系列,集中呈现其关于中国传统戏剧题材的创作与思考。

但需要一提的是,展出的都是相对小型的作品,大幅作品仍未亮相,彭小杭也透露,待时机成熟,将推出全面反映自己戏剧题材探索面貌的大型作品展。

当时,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先生就表示,“我们也非常感谢彭老师,代表了一大批知识界(人士),为中华戏曲能够发扬光大,不遗余力地做着这种努力,我们在发布会现场看到这么多的他(所创作)的戏曲人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彭老师他对戏曲、对京剧艺术的热爱。这里凝聚了他们这一代人,一大批这样的美术工作者对民族艺术的这样一种情怀。其实我对美术了解不是很多,但从他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他是画界的先例以及创作者,所以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看看这样的展览,看看这样的人物。从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民族艺术、民族文化的真谛。”

对此,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杨尧也评价称,“彭小杭的戏剧作品创作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怀和自身对于艺术的不断探索,将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戏剧人物提炼出来,形成了代表着东方文化的符号。”

对话

将水墨的感觉和戏剧的情调带入油画中

收藏周刊:为什么喜欢画戏剧?

彭小杭:我看戏剧已经有30多年了。最早接触的是赣剧,儿时一直耳濡目染,赣剧古朴厚实、亲切逼真的表演风格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18岁离家求学以后,开始接触并喜欢上京剧以及粤剧。戏剧,归根究底都是东方文化的缩影,渗透着民族的生命力。戏剧这种充满东方韵味的艺术,蕴含了东方思想和人文情怀,激发了我对生活的思考,促使我用创作来抒发我对戏剧的热爱。

收藏周刊:什么时候开始创作戏剧题材?

彭小杭:我画戏剧这个题材是从1998年开始,到今年有20多年了。在创作《中华大戏》《东方歌剧》等作品之后,我将学院派的油画技法与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相结合,创作了《刀马旦》系列。随着对戏剧认识的深入,更加激发了我对戏剧的研究,并有了更深的领悟,仿佛能超越时空与角色对话,对戏剧创作的认识上升到了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的境界。从戏剧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来看,戏曲重要的不是妆容、服饰、造型、招式,而是角色的情感,以及戏剧表达的精神。一切的形式都可以有依可循,一切的形式都会随着时间成为过往云烟。

收藏周刊:创作戏剧题材20多年来,中间思考上发生过怎样的变化?

彭小杭:从2011年起,我的油画创作逐渐减少了对人物造型的描绘,将背景简化,使人物存在于不特定空间中,强调了时间的唯一性,增加了时间的纵深感,使得角色这一符号,不因时间空间而限定,在不断的持续中,得到了永恒的存在。2011年的《贵妃》系列便是从那时开始的,角色造型简洁,外表简化,也不再注重戏剧中角色造型的一板一式,而讲究角色的持续性,强调角色在时空中的永恒感,用泼墨来描绘时间残片,增加时代的不确定感,使得从角色可以联想到古代、现代、当代。这种时间空间的简化,使得角色不屈于表面,而是强调内在精神,角色可以随风而逝,但是灵魂永存。

收藏周刊:表达戏剧题材,您内心里是否也有某种文化情怀?

彭小杭:我深感自己内心深处的东方情怀,无论是用油画还是国画或是其它的媒介,最终都无法改变我灵魂深处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中华民族是我生命的根基,中国风是我生命的容貌,油画是我表达情感的工具。我自己的追求是,要把戏剧题材画得画外有声。

一方面,用西方的媒介可以引发我从西方视觉来审视东方的艺术。我用西方的油画形式语言来表达东方情感,用理性的画面表达出来有意味的形式,用严谨的形式架构处理画面的秩序。讲究形态的分解与重构,追求新的形态构成关系,在平面上造成一种空间形态感。

另一方面,随着对本土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西方写实技法有意识的不断的减弱,这种思想影响了我从背景开始有意识地减弱,到人物衣着的减弱和到角色表情的淡化,从而更真切地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入我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加入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对绘画的表达由外而转向内。简化的再现手法,以形写意,返璞归真,将水墨的感觉和戏剧的情调带入油画中,油彩的媒介与肌理薄厚并施,并充分利用油墨泼洒和刮刀作画,使得画面具有浓郁的写意性。

简介

彭小杭

1963年出生。1983年结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198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同年任教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柯木朗艺术园区油画家。2004年至2006年广州画院签约画家。2007年至2010年广东画院签约画家。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