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满天星斗中,C龙在闪耀
日期:[2020-11-15]  版次:[A08]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中华第一龙,红山文化。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玉玦形龙,红山文化。新华社发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统筹:李世云 ■采编:潘玮倩 陈福香 梁志钦

1971年春日的一天,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当这个种树的男人,从田地里挖出一个“钩子”的时候,他决不会想到,这件“生锈”的东西,会在日后,成为震烁中华文明满天星斗的一条巨龙。

默默回归的一条龙,最终C位出道

“中华第一龙”,绿色,高26厘米,完整无缺,体卷曲,呈“C”字形,又叫“C形龙”,它是用一整块玉料做成的圆雕。关于它被发现后的“曲折身世”,在很多记载和传说中,细节略有出入,但大致都是令人唏嘘的:C龙被男人挖出来之后,就被带回家,当作了弟弟的玩具,弟弟把它在地上拖来拖去,几天后,上面的“锈”被拖没了,露出了玉色。咦?大家觉得这不是普通的“钩子”了,于是拿到翁牛特旗文化馆,馆里工作人员用30元(一说是200元,在上世纪70年代30元约等于一个月工资)征集了它,随后把它放在了箱子里——当时大家都不知道它是什么。

为了印证这个传说,记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后来,在《文物》1984年第6期署名“翁牛特旗文化馆”的一篇公开发表文章《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发现玉龙》中,找到了正式的记载:

“1971年春,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社员在村北山岗造林时,从地表以下50-60厘米深处挖出一件大型龙形玉器(以下称玉龙),随即捐献给我馆。1975年夏,辽宁省博物馆曾前来鉴别并到现场调查。”

大致,总归是,这条“龙”回归得相当默默无闻。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当地曾联合辽宁省文物店,并结合出土现场调查等,对这件玉器做过若干研究。

80年代,我国学者在寻找中华文明起源突破口的研究中,获得重大成果。1983年,牛河梁遗址在辽宁省被发现,1984年正式发掘,之后不断有玉器墓被发现,并出土精美的玉玦形龙等器型。消息传到翁牛特旗文化馆,“C形龙”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随后,闻名海内外的红山文化研究专家孙守道,在《文物》1984年同期发表《三星他拉红山文化玉龙考》,明确表示“初步认为这件玉龙属于红山文化,距今约五千年。”

这件以墨绿色岫岩玉雕琢、高26厘米、被断定为5000年前“红山文化”祭祀玉器的“C形龙”,实属中国最早的玉龙之一,也被称为“中华第一龙”。当然,关于究竟谁才是真正的“中华第一龙”,包括仰韶文化等地方的龙们,经常还会出来刷存在感,但是,“C形龙”在龙中的C位,应该不会有太大偏差。

红山文化为5000年文明史提供有力物证

著名现代考古学家、重建中国史前史的苏秉琦先生,后来在他的《六十年圆一梦》里这样描述:文明起源突破口唯一考古实例就是“80 年代考古工作成果两大项”——连接中原与北方两大文化区系(红山与仰韶)文化遗存的研究;辽西红山文化坛、庙、冢遗迹的新发现。

无论如何,这里都绕不过“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及河北北部地区,年代距今约6500-5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它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其中最为著名的朝阳牛河梁遗址,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红山文化祭祀遗址及墓葬群,发现了具有礼制雏形的“坛庙冢”祭祀建筑群和独具特色的玉器、陶器,从而以丰富确凿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红山文化晚期,社会形态就已经发展到原始文明的古国阶段,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物证。

以玉为尊、唯玉为葬

2020年10月,值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重启发掘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会同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共同举办了“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展览分为礼重在祭、唯玉为葬和文明曙光三个单元,共展出玉质礼器、红陶祭器、人像雕塑等珍贵文物160余件。

一进展厅,三件独立展示的玉器——玉玦形龙、玉斜口筒形器和玉勾云形器就出现在眼前。而“C形龙”则颇为低调地靠墙摆放,但“中华第一龙”的美誉,仍使展柜前观众扎堆。

红山文化的第一个关键词是“祭祀”,其目前已发现有多处祭祀遗址,或仅由祭坛组成,或与墓地共存,其中牛河梁遗址内同时建有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墓群,是最高等级的祭祀遗址。在这些遗址中出土了人物、动物塑像等与原始宗教崇拜有关的遗物,是红山先民自然崇拜、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反映,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个关键词是“唯玉为葬”,即墓中只葬玉器,不葬一般史前文化所常见的陶器、石器等。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史前诸文化的墓葬,都是以陶器为主要随葬品的,也不乏用石器随葬,只有红山文化是个例外。

红山文化以玉为尊、唯玉为葬,其玉器是新石器时代玉礼器的典型代表,种类繁多、造型丰富,可分为20余种,以环、璧、斜口筒形器、勾云形器以及抽象与象生的动物形器数量最多。而玉龙是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玉器。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通过红山文化出土文物与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出土文物等的对比,深刻揭示了西辽河流域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要冲地位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任何一个文化都不是独立的,它一定是有来龙去脉的”,按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提出的中国文明起源的“满天星斗说”,中国文明起源的形成发展是多地起源,共同形成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而红山文化,正是满天星斗般文明火花中耀眼的一束。

顾问团队(排名不分先后)

潘 鹤 吕伯涛 刘斯奋

许钦松 陈永锵 单小英

卢延光 楼 钢 黎 明

方 土 雷 敏 许鸿飞

顾问团队(排名不分先后)

潘 鹤 吕伯涛 刘斯奋

许钦松 陈永锵 单小英

卢延光 楼 钢 黎 明

方 土 雷 敏 许鸿飞

顾问团队(排名不分先后)

潘 鹤 吕伯涛 刘斯奋

许钦松 陈永锵 单小英

卢延光 楼 钢 黎 明

方 土 雷 敏 许鸿飞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