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楷书之魅 千年不衰
日期:[2020-11-22]  版次:[A08]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颜真卿《东方朔画赞碑》(局部)

■赵孟頫 《胆巴碑》(局部)


■褚遂良书法(局部)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如果说,去年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在海外展出引发了大家对颜真卿的关注的话,那么,近期他38岁写的《罗婉顺墓志》被考古发掘,则引发了行内对楷书的聚焦。

很长一段时间,估计不少书法爱好者怎么也不曾想到,楷书突然被如此高度关注。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这是唐代楷书家的代表,几乎是毋容置疑的,然后经常说“楷书四大家”,到底还有谁可以跟这三人并列?在行内则有着不同的声音,有说虞世南,但也有说是元代的赵孟頫。

我们从文字演变的角度看,甲骨文、篆、隶、楷、行、草,为何偏偏在唐代,楷书是一个高峰?而且,以上书体,也早在唐代便完成,此后的1000多年,中国书法再没出现过其它书体。而唐代过后,楷书的发展又如何?为什么相隔几百年的赵孟頫会被推到与唐人并列?更有学者认为,楷书的最标准化,其实是在明清的“馆阁体”……

带着诸多疑问,本期收藏周刊深入专访了广州美术学院书法研究所所长王见、暨南大学教授陈志平、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吴慧平、著名书法评论家王世国一一答疑,畅谈“唐楷之变”。(收藏周刊编辑部)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