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他们冲锋在防疫前线 更坚守在为民解忧幕后
日期:[2020-11-25]  版次:[A08]   版名:[城事]   字体:【


当前,广州正精细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治理工作的难点和痛点,“前浪”竞发,“后浪”辈出,人才是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的关键。在白云区大源村,第一经济社党支部书记张玉容作为“前浪”,凡事亲力亲为、以身作则,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在黄埔区誉品社区,作为“后浪”的居委会主任周璇认为社区工作关键在于发挥社区的凝聚力,居民反映有回音,有着落,方不负所托。

大源村第一经济社党支部书记张玉容:

村事放心上 “念叨”有回响

白云区大源村,是广州一座巨无霸村落,也是全国知名的“淘宝村”,目前大源村共设有23个经济合作社,张玉容是该村第一经济社的党支部书记,也是第一经济社的社委。据了解,大源村第一经济社本地村民仅623人,外来人口超6000人。为第一经济社的村民服务多年,现年53岁的张玉容明白在基层工作特别是在村社工作,凡事要亲力亲为、以身作则才有说服力。

从不关机,村民有事随时回应

经济社事务繁杂,但村民反映的大事小事,她都放在心上。张玉容手机里存了经济社近八成的村民的电话或微信,只要隔了一段时间不看手机,微信一路刷下来都是“红点点”。社里有妇女咨询是否可以免费领取叶酸,第二天她就主动领了送到村民的手里;社里有个孩子脸上长了颗瘤需要每年做手术,张玉容就贴心为其办理相关证件,一有相关补贴政策立马告知,在孩子成年后更是主动提出帮其找工作……张玉容说自己的手机从不关机,村民有问题找上门她随时给回应。

从去年开始,广州加快推动垃圾分类步伐。为此,张玉容在前期就协同社内党员走街串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派发宣传单张。纸上谈兵终觉浅,为让村民切实了解如何分类,张玉容和党员带头在指定投放时间到垃圾投放点“站桶”指导村民分类。厨余垃圾需要破袋投放,有村民不理解,“站桶”时又正值六七月份,天气炎热蚊子又多,光是路过投放点就能闻到异味,张玉容也是一个一个不厌其烦地进行解释指导。要改变村民的生活习惯并不容易,性格和善的张玉容并不会一味地做老好人,对那些屡不按照要求进行分类、误点投放的村民,张玉容也会充当“恶人”,要求其进行“站桶”体验。奖惩有道,工作才能顺利实施。

“站桶”带来的改变是显著的,张玉容说,“以前村里一天24小时都可以丢垃圾,有时垃圾来不及清理,都要屏着呼吸走过,还会滋生蚊虫。现在村民的生活垃圾按时投放,投放点垃圾按时清理,整个经济社道路整洁,以点扩面,村容村貌也得到很大的改善。”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大源村外来人口众多,村屋密集,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中,面临的压力不小。今年年廿八,张玉容就“以一敌百”投入到疫情防控中。她说:“防控期间是没有所谓的上下班时间,什么时候有人回来,我们就要什么时候到位。”

那段时间,张玉容每天加班加点,还组织带动经济社的党员、志愿者加入全天候疫情防控突击队,实行24小时防控值守、门禁巡查、来穗人员排查登记等工作。张玉容说:“疫情防控工作,没有大家的配合很难做到严丝合缝。在得知经济社的测温点需要工作人员时,党员和志愿者更是义无反顾地前来报名,为把好家门第一关出力。”

就在今年2月8日,张玉容在岗位忙碌时得知居家隔离户的一名小孩发烧住院。前一天,张玉容还为该隔离户买菜送去生活用品,并且一直与其保持沟通。孩子的核酸检测报告为阴性,医生根据孩子的病情开具处方药,因为医院没有相关的药物,需要派人到指定药店购买。

孩子的父母尚在居家隔离无法外出,治疗药物又迫在眉睫。关键时刻,得知情况的张玉容立即赶往医院领取处方并准备到大药房购买,被告知大药房也缺货后,十分无措的张玉容只好将处方拍下发送给一同前来的经济社社长徐育铨,让他到其他药店购买,自己则去了医院的便利店买了中餐、水、面包等给孩子。跟社长会合拿到药物后,医院已经到了下班时间,张玉容就在住院部等着,直到医生上班,亲自交到医生手中才放心离开。

“基层工作肯定是辛苦的,但担任了这个角色就要义无反顾。我做事一直秉持‘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的心态,凡事不求回报,但求问心无愧。”张玉容说道。

黄埔区誉品社区居委会主任周璇:

居民需求为指南 舍小家为大家

誉品社区位于广州市黄埔区,是一座常住人口达1.2万人的大型社区。誉品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于2019年2月,参与了居委会筹建和日常服务管理工作的居委会主任周璇表示:“平时我最常思考的是,九个人如何完成超万人社区的管理及服务工作?”据了解,誉品社区居委会刚成立时只有6名专职工作人员,随后增加至9人,平均每名工作人员需要负担起3万平方米、2000余人医保社保、居住登记、矛盾调解、环境卫生、文化体育等常态工作及专项工作。

学习管理知识,为社区治理赋能

社区工作是千条线穿一根针,容易剪不断理还乱,周璇初出茅庐时,曾因忧心如何开展工作而起得越来越早。自学过管理知识的她,深知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大小事情包办可能一件都办不好。“我要做到的是,既要迎难而上,也要当好指挥棒,把每一颗螺丝钉放到合适的地方,建立起运转机制。”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是什么都干,而是要激发社会治理活力,形成社会治理共同体,简而言之就是要发挥社区的凝聚力。为增强凝聚力,周璇首先做的是通过社区网格员包干划片,管理服务居民。同时发挥好社区党员和志愿者引领作用,随后大批热心社区事业居民涌现,并组建起100多人的突击队。最后是以社区文化活动为载体,一年多来,先后组织了80多场次的文体公益活动。三针“凝聚剂”注入社区管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有了大幅提高,居民对社区有了更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想要“走心”先入心,要入心先入户。自居委会成立以来,周璇坚持走访居民。今年间,她就走访了2000多户居民,尤其对社区困难群体必访,了解他们的切身需求。居民反映北门有一片杂草坡,“走鬼”摆档过后垃圾成堆,周璇主动联系街道、卫生部门进行植树复绿;垃圾分类初期成效不高,安排党员及居民志愿者进行公益一小时守桶活动;西门缺少无障碍设施,协调物业加设直升电梯……件件大小事办到了居民的“心”里,也就让居民记住了这位85后居委会主任。

疫情防控一路同行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周璇将年仅4岁的女儿托付到外地。在1月21日就带领社区5名工作人员取消春节休假,组织开展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那段时间,周璇每天一大早要先巡查一遍各检查口人员出入登记及体温测量情况,之后马上赶往小区肉菜市场巡查是否有活禽买卖,再看看公共区域清洁消毒工作是否到位,同时解决陷入困境的居民求助,帮助隔离人员购买生活物资、解答居民对于疫情防控的各种疑问……

今年2月27日,周璇接到杨老伯女儿的求助,说是长期瘫痪在床的杨老伯身体不适需要就医,但杨女士要照顾患慢性病的母亲和2个年幼的孩子,实在无暇分身。周璇了解到情况后,迅速为杨老伯联系医疗资源上门服务,在发现老人处境濒危后,立即联系了120将老人送医。之后,周璇还一直密切关注杨老伯的情况,并且添加了杨女士的微信。她告诉杨女士,有情况可以随时联系居委帮助解决。“那段时间的状态就是,一睁眼开始工作,不知不觉忙到了七八点,深夜接到高风险地区人员返回小区的消息后又要赶回去,”周璇苦笑着说,吃饭大部分靠方便面解决,哪怕吃到想吐,为了补充体力还得吃下去。

虽然在该工作岗位只有短短一年多时间,周璇已经锻炼成了“万事通”。“从前我可能是个连家电家具都不太会挑的人,自从接触了社区工作后什么都要懂一点了。” 周璇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居民的需求就是我的工作指南, 居民的需求桩桩件件都要做到有回音、有着落。解决了问题,他们开心我也开心。”

■采写: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图片:受访者提供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