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汕尾聚焦脱贫攻坚收官之年 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户一人
日期:[2021-01-05]  版次:[A04]   版名:[脱贫攻坚]   字体:【
■汕尾市海丰县欧厝村的农户在当地莲花山上的茶园里劳作。

■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风景优美,受到游客青睐。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全面交卷的一年,为了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人一户,汕尾市在把好疫情关的同时,通过组织开展挂牌督战,拓展增收渠道,提高民生保障标准,特别是通过乡村示范带建设,让贫困户没有后顾之忧,普通村民也能共享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 轶 通讯员 陈景培

■图片:通讯员提供

聚焦重点难点

脱贫攻坚不留死角

汕尾市共有137条省定贫困村,其中陆丰市、海丰县等地脱贫任务较重。为此,汕尾市在2020年安排31名厅级领导,分别挂驻任务较重的10镇、30条村,并统筹5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用于解决被挂牌督战和重点督导镇村的重点难点问题。其中,针对今年七八月份个别干部思想出现懈怠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对汕尾市城区、陆丰市、海丰县、陆河县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回头看”,及时查漏补缺。此外,对被省挂牌督战的县、镇、村有关同志进行全覆盖约谈,派出督战督导组分赴各村开展督战,以“督”促“战”,取得明显成效。

为确保脱贫不落一人一户,汕尾市安排80个市直(含驻汕)单位,挂钩全市所有非贫困村,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回头看”基础上,重点督查贫困户脱贫质量问题。针对2019年新增贫困户49户198人,及时落实保障政策、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各类措施,2020年上半年,新增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制度是最好的保障,为了筑牢返贫的最后一道防线,汕尾市制定《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对451户边缘易致贫户和113户脱贫不稳定户落实一户一档,实行动态监测,及时落实帮扶举措,确保他们不致贫或返贫。

稳就业促消费,建设示范带促增收

稳定增收是脱贫的基本保障。汕尾市继续围绕增收问题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不断提升贫困户收入水平。

2020年,汕尾市新增“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69个、海丰莲藕等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8个、省级名牌产品(农业类)3个、省级名特优新农产品32个。截至2020年底,汕尾市共有6个省级、4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11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1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5个,无公害农产品153个,绿色食品(种植类)4个,有机农产品19个,汕尾市名牌农产品52个,大批特色品牌农产品的建立,为贫困户增收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精准脱贫以来,汕尾通过实施 “5+2”农村综合改革,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农户(贫困户)增收。2020年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1507亩,累计流转面积621889亩,累计承租贫困户土地4371亩,带动户均增收800多元。

疫情对2020年就业工作带来了不小挑战,汕尾市积极开展就业扶贫工作,确保有劳动力贫困人口都能依靠稳定就业自食其力,有尊严地脱贫。2020年以来,汕尾市开展“三个一”实施精细化贴身服务,组织举办“2020年汕尾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暨企业用工”等专场招聘会60场次,开展岗前培训8995人次、农技培训1.4万人次、帮助实现转移就业(含就近就业)3.5万人次。

面对疫情之初农产品滞销难题,汕尾市通过强化消费扶贫,拓展扶贫开发新业态来应对挑战。一方面制定出台《汕尾市推进消费扶贫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消费扶贫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积极打造消费扶贫平台,认定扶贫产品236种,全部上架广东省政府采购网进行销售;另一方面,打造“电商+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联结体系,形成“电商订单+金融贷款+合作社+贫困户”电商扶贫模式,带动200多款农产品上银行,拉动区域农产品总销售额超6000万元;打造搭建扶贫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发动商场超市进入产销对接平台,完善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规范销售利润分成比例,促使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形成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关系,助力扶贫企业和贫困户增收。

扶贫产品展销会是深受群众喜爱的消费扶贫模式,对此,汕尾市积极举办各种扶贫展销活动,包括汕尾市消费扶贫产品展销会、汕尾市扶贫产品(油粘米、甘薯)展销会和第二届海丰油粘米暨农业产业(消费扶贫)发展大会等展销活动,共有300多家农业企业、合作社参与,扶贫产品常常供不应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让贫困户得以稳定增收,又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

如今,汕尾正以10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引领乡村振兴,线路总长211.6公里,覆盖行政村81个、自然村352个。截至2020年11月30日,已筹措资金8.8亿元,建成美丽宜居村67个,打造3A级景区村庄7个,建成精美特色村19个,沿线已建成体验节点、展馆42个,开办农家乐85家,带动贫困户参与入股和创业就业500多户,促进年户均增收4000多元。

加固民生底线,各项保障全面升级

因病因残是广东省大多数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汕尾市也不例外。通过产业、教育等帮扶,贫困户的生活迅速改善,然而,一旦遇到疾病,往往很快就会“打回原形”,因此,建立健全民生保障体系,对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至关重要。

2020年,汕尾市在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落实政策兜底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扩大教育补助范围,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想方设法解决安全住房等问题,让贫困户脱贫再无后顾之忧。

据介绍,2020年,汕尾市将落实教育补助对象扩大至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全年共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在校生29278人,其中包括技工类学校贫困学生1114人,共发放补助金额9726万元;落实建档立卡学生(含本科和研究生)免学费3134人,共877万元;严格落实控辍保学机制,2020年全市义务教育学龄人口毛入学率达97.89%。

在医疗保障方面,汕尾市扎实落实大病保险倾斜政策,2020年再次将大病保险起付线从0.75万元(不含)降低到0.3万元,大病保险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不仅如此,汕尾市还制定出台《汕尾市医疗救助市级统筹实施方案》,实施医疗救助“二次救助”,将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以外的自费部分纳入救助范围,将医疗救助年度最高救助限额从5万元提高到10万元,救助比例达到80%。对特困供养人员、孤儿医疗救助不设起付线,不设年度最高救助限额,救助比例达到100%。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医疗救助6866人次,医疗救助资金支出2033万元。

安居才能乐业。汕尾除了如期完成2016年至2018年省下达的61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外,2020年共排查出“无房户”贫困户816户,其中对采取既有住房安置的440户落实补助资金,对重建的376户按照省标准给予补助,目前已全部落实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汕尾市还通过积极探索购买商业保险和免费医疗,完善防止返贫机制。在海丰县,2019年至2020年累计投入资金237万元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扶贫救助保险;陆河县水唇镇推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农民(居民)在本镇卫生院住院自付费用减免等举措,均取得良好效果。目前,汕尾市正在推广陆河县、海丰县的做法,帮全市贫困人口购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救助,重大疾病救助,疾病住院赔偿等险种,为贫困户再系一条“保险带”。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