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州互联网法院接收首件侵害人格权禁令申请
日期:[2021-01-06]  版次:[A06]   版名:[世相]   字体:【

某地产公司起诉业主侵害名誉权

新快报讯 见习记者黄嘉丰 通讯员许燕玲报道 今年元旦起实施的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日前,广州互联网法院收到了该院首件侵害人格权禁令申请。据悉,一名业主在网上发布多篇侵害某地产公司名誉权的文章,该公司遂向法院申请侵害人格权禁令,请求禁止业主的侵权行为。

据广州互联网法院介绍,1月4日,申请人某地产公司称,某自媒体用户李某系其所开发楼盘的业主。2020年5月14日至8月20日,李某在自媒体账号上累计发布了11篇侵害该地产公司名誉权的文章。同年11月20日至12月3日,李某在前述侵权文章被平台删除的情况下,又相继发布了5篇侵权文章。

该地产公司认为,李某的行为对其名誉和商业信誉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和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向法院申请侵害人格权禁令,请求禁止李某在其使用的自媒体平台发布涉及某地产公司文章的行为。诉讼过程中,该公司提供了名下银行账户存款10万元作为担保。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新快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什么是侵害人格权禁令?广州互联网法院主审该案的法官李朋介绍,侵害人格权禁令是指申请人为及时制止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的侵害人格权的行为,或可能造成侵害人格权的行为,在诉讼前或诉讼中请求法院作出的禁止或限制被申请人实施侵害人格权的行为,有利于及时制止侵害人格权的行为,防止侵害人格权的损害后果发生或扩大,具有对人格权保护的事前预防功能。

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七条规定,民事主体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害其人格权的违法行为,不及时制止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行为人停止有关行为的措施。

李朋指出,该规定明确了民事主体有权申请采取责令人停止有关行为的措施,该规定也为涉名誉权网络侵权纠纷案件中适用侵害人格权禁令制度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在涉名誉权网络侵权纠纷案件中适用侵害人格权禁令,一方面能够有效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使受害人可以化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及时止损,另一方面也能够对潜在的人格权侵权形成一定的震慑,有效阻断可能发生的侵害人格权行为。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