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单亲妈妈成了“脱贫之星” 子女们也都有了出息
日期:[2021-01-07]  版次:[A06]   版名:[区事]   字体:【
■驻村队员探访马月映。

肇庆市城管局对口帮扶怀集冷坑镇谭新村

新房窗明几净,二女儿考上国家公务员,三女儿当上了护士……在肇庆市城管局对口帮扶的怀集冷坑镇谭新村,帮扶对象马月映成为人人称赞的“脱贫之星”,人人都羡慕马月映苦尽甘来。

冷坑镇谭新村,是广东省肇庆市怀集西北部的分散贫困村,村里山多地少,马月映就是其中一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十九年前,丈夫车祸早逝,留下身怀六甲的马月映和四名孩子。孩子小,缺乏劳动力,经济捉襟见肘,生活艰苦,家里一直处于贫困状态。但马月映不气馁,勇敢迎接生活给予的艰难挑战。依托国家的好政策,乘着精准扶贫的东风,自强自立,吃苦耐劳,她以一女子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脱贫致富的担子。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图片:受访者供图

顶梁柱倒塌,她一力顶上

普通农家,安贫乐道。2001年,马月映是怀集冷坑镇谭新村的一名普通农妇。她和丈夫养育4名子女,第5名孩子怀在腹中,这一年,这对夫妇正努力改善家庭生活,迎接即将出生的孩子。

没想到,一场车祸夺取了马月映丈夫年轻的生命。

命运蒙上迷雾,家庭顿失支柱……丈夫去世时,马月映最大的女儿不到10岁,最小的儿子还未出生。“事故发生得非常突然,未出生的孩子就这样遗憾地看不到爸爸了。”这个噩耗对马月映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该如何独自养育五个小孩?如何让这个家庭摆脱贫穷,走上生活的正轨?这是马月映面临的重大挑战。

不过,在邻里眼中,马月映是坚强的妈妈。生完最小的儿子,马月映身体一恢复,就担起家庭生计。她利用农闲时间,见缝插针打工增收。为了增加家庭收入,马月映去做泥水工。这是一项重活、粗活,但她却以超出常人的耐力和吃苦精神咬牙默默坚持着,起早贪黑地干活,拉沙石、搬水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疲倦。

虽然五名子女的学业费用压力颇大,马月映从未想过让他们停止学业。她告诉孩子们,要明白“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

生活很艰难,也不等靠要

在肇庆市城管局的帮扶下,马月映于2016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名帮扶对象给驻村干部印象颇深。

驻村队长李涌表示:“这位贫困妈妈非常勤奋,从来没有‘等靠要’的想法,一门心思自力更生。在产业帮扶中,驻村工作队发放扶贫鸡苗给帮扶对象养殖、招聘公益岗位,马大妈都非常积极申请资源。她勤劳能干,深深影响着子女。”

如今,马月映已经53岁了。多年辛勤劳作,她的一双手早已布满褶皱和老茧,有时还皲裂出血,但她却从不向旁人诉苦和抱怨,脸上始终挂着微笑。

驻村工作队日夜扎根谭新村帮扶一线,是马月映生活蜕变的见证者。除了将马月映对接到扶贫产业之外,还帮助她的子女申请助学资助,保障他们完成9年义务教育,甚至登上更高的教育平台。

2019年底,马月映的二女儿考上了国家公务员,2020年,三女儿从护校毕业成为了一名专业护士。四女儿找到了稳定工作,小儿子也从高职毕业,正准备进一步进修……马月映一家的收入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至2020年底,马大妈一家的年收入水平已经达到15万元以上。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劳动让这个原本摇摇欲坠的家庭日益稳固,日子也越过越好。”李涌说。

“扶贫好政策,拉了我一把”

如今,马月映一家成为了摆脱贫困的榜样典型。现在,马月映也闲不下来,农闲时,还会接下一些手工活,到镇里务工。“我家里有今天的好日子,全靠党的政策。在我最艰苦、困难的时候,这些扶贫干部用扶贫政策拉了我一把,让我有了摆脱困境的办法。生活虽然好了,但也要忆苦思甜,不能停顿。”马月映这样告诉李涌。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近年来,在肇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肇庆市城管局积极落实扶贫方针政策,通过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方式增加贫困户的收入,提高贫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把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并重,做好扶志扶智工作,引导贫困户靠自身努力为主、政府帮扶为辅成功脱贫,是驻村工作队对‘造血’帮扶的有效实践。”李涌介绍说。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