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许钦松:山水画反映时代要有大国气象
日期:[2021-01-17]  版次:[A10]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许钦松 长江揽胜

■关山月 新开发的公路

■高剑父 昆仑雨后

山水画如何反映时代,最直观的是题材上是否能进一步拓宽到日常生活,高楼大厦能不能进入到山水画创作中?自现代化开始,这成了山水画家一直探索的课题,随之也出现了“城市山水”“都市水墨”等专业名词。日前,收藏周刊围绕山水画的现状与破局等话题,与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许钦松进行了深入访谈,他认为,“山水画反映时代要有大国气象。”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在中国美术近代史上

岭南画派起到了引领作用

收藏周刊:我们可否梳理一下山水画的发展脉络?

许钦松:科举制度产生之后,古代的广大农民阶层或者社会基层人民有了晋升为士大夫的渠道。来自农村的人到了社会精英阶层之后,他们容易有一种共同的乡土情结或者乡村情结,甚至是山水情结。及至宋代,画家更把山水与家国情怀相对接,山水开始有了江山的意义,最具代表的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家国情怀被融进了山水题材当中。元代和清代两次的非汉族的民族统治,更加剧了画家回归田园,归隐山林的愿望,使得山水题材反映民族情结更为强烈,山水画成为了文人画家抒发胸中逸气的最佳途径。

但我们也要看到清代之后,尤其“四王”的影响下,师承与出处成为了中国画的评判“标准”,从而导致整个画坛陈陈相因、因循守旧,山水画有了衰败的趋势。

收藏周刊: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如何看待岭南画派在中国画发展中所起的意义?

许钦松:所以,我们要反复地强调,岭南画派在中国画发展中的历史与作用,可以说,在中国美术近代史进入现代史的关键点上,岭南画派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是新文化的引领者。我一直认为,广东是成长新文化的地方。广东文化跟广东人吃饭的“胃口”很像,各种文化都能消化,都能吸收。1949年之后,我们要建立起自己的山水审美价值观,在那时候的大建设场面,包括拖拉机,电线杆等反映当时社会发展的素材纷纷被带进了山水画创作中,黎雄才先生的《武汉防汛图》就最具代表性。

岭南画派作品具有人民性

收藏周刊:您认为岭南画派在山水画变革上,最突出的贡献是拓宽了题材,还是观看自然视角的改变?

许钦松:题材是拓宽了,但不仅仅是这个。岭南画派更重要的是观看社会的视角不一样,作品具有人民性。目光从古代那种宏大的、虚无的大山大水转移到了实在的具体的社会基层里,强调了艺术家与民众的血肉关系。

收藏周刊:有学者认为,写生是岭南画派之后的广东画坛最突出的一个关键词。

许钦松:对,写生方面,清末居廉居巢就有了大量的实践,对那些昆虫类别的刻画,是其他地方画家难以比拟的。新中国成立之后,江苏傅抱石率团万里写生,不少人以为写生是从他那里兴起,但其实岭南画派很早就倡导。

画面照搬高楼大厦

会很容易表面化

收藏周刊:岭南美术先辈在过去的百年中,总能紧跟时代,创作出具有时代性的作品,但到了今天极具现代化的年代,似乎很难看到相应的作品,比如不少人也有疑问,高楼大厦跟山水画是否有“违和感”?

许钦松:现在也有人提出“城市山水”的课题。但要思考的是,要反映当代性,是否必须要画高楼大厦?如果没有根本性去解决艺术性的问题,缺乏感情的连接,只是简单地照搬生活中的高楼大厦,那容易表面化,这里取决于画家是被动去画,还是有情感的表达。

现代建筑物是新的题材,随之而来的是新的笔墨的情感要求,画家在选择这样的题材时,自己内心有没有把相应的笔墨语言想透彻,这个很关键。目前的作品,之所以使得观者有违和感,是因为大多数画这一类题材的画家,还没有形成可行性的笔墨语言。

收藏周刊:那山水画家应该如何表现新时代的精神面貌?

许钦松:为新时代服务,不是非要表达新的建筑物。关键是新时代精神的表达,而且是诗意地表达,诗意是中国画创作的核心。没有这方面,画面干巴巴,缺乏意境,目前不少山水画仍然缺乏诗意的表达。而更高的要求就是如何在思想深处体现大国气象、民族精神的面貌。比如我的《长江揽胜》,有画长江大桥吗?有画高楼大厦吗?都没有,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强烈的当代性的呈现。

收藏周刊:您所指的当代性是哪方面?

许钦松:就是当代人敬畏自然的一面。山水画,一定要有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这也是当代人与自然相处的最好的关系。

面对现代的高楼大厦

尚未有完整的技法体系

收藏周刊:要做到诗意的表达,取决于哪些方面?是笔墨上还是文化修养上?

许钦松:都有。笔墨解决不好,谈何诗意。文化修养就更加重要的,但这都是依靠日常积累的。现在的山水画家,可以说都面临着很纠结的问题。刚刚说了,传统山水如何应对高速发展的时代,这是摆在每一个山水画家面前的课题。山水画家也明白,能用的办法并不多。

对于传统,那种笔墨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情绪迹化”的模式。对于表达传统山水,画家都可以很顺畅地找到相应的手法表现。比如各种画谱,包括树谱、花谱,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都有相应的方法,山水还有“十八皴”,这是一套非常完整的体系。而面对现代的高楼大厦,也就短短的几十年,确实没办法总结出一套很完整的技法体系。面对这么新的题材,来不及思考,没有沉淀,没有总结,便难成体系,所以,这一代山水画家,思想非常纠结。

收藏周刊:“关黎”两位先生为岭南山水画树立了高度,后辈应该如何跟上?

许钦松:我们要学习他们的革新的精神。不能画得跟他们一样,然后再寻求突破。现在是越个性化,越独特的面貌,越珍贵。艺术需要有视觉辨识度。目前缺的是艺术上的个性化,我们应该更多地鼓励这些。

书法基础不能突击

要“少吃多餐”

收藏周刊:您现在山水画的创作状态如何?

许钦松:我认为,我的作品有个性,不像哪一家,辨识度高。我希望我有可能成为一位独树一帜的艺术家,而且持续保持艺术上的锐气。现在应该是我创作的黄金时期,有些职务退去之后,我可以一心一意地投入创作,这个状态最佳。

收藏周刊:那您认为自己的作品,还有哪些方面需要突破的吗?

许钦松:除了思想上,我认为需要继续突破之外,技法上,我最近也沉浸在“灰度”的探索上,希望尽可能地丰富更多不同灰度的层次。

收藏周刊:您比较强调“金石入画”?

许钦松:金,主要是指青铜器上的铭文,石,主要是指碑刻书法和篆刻,这传递出一种力量。因为国画的笔与纸都是软的,如何凸显力量显得尤为重要,特别像我那些尺幅那么大的作品,没有一种力量的框架是撑不起来的,同时,金石入画也是一种审美比较高的层面。我原来创作版画多,也尝试把用刀的力量转到用笔上,看我作品的背面往往跟正面的墨色非常接近的,说明我用笔用墨的那种力度已经完全渗透进了纸张。

收藏周刊:您认为书法对中国画创作重要吗?

许钦松:太重要了。我几十年来都一直在临帖。因为线条是中国画的核心,它是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的,这方面,跟书法就有密切关系。宁可少画几张画,也要把书法补上去。但书法基础是不能突击的,要“少吃多餐”,需要长年累月的练习,或许才能有一点点的进步。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