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勇在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据悉,广州全市法院去年受理案件711104件、办结639855件,法官人均结案519件,同比分别上升14%、15.4%和15.3%;其中广州中院受理案件57165件、办结53318件,法官人均结案238件。全市法院受理、办结案件数居全省首位,各项办案质效指标居全省前列。
审结涉黑涉恶案件693件
王勇报告称,广州法院去年保持对严重暴力犯罪的高压态势,审结杀人、伤害、抢劫、绑架等案件1454件;严惩新型网络犯罪,审结网络传销、“杀猪盘”电信诈骗等案件373件;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依法判处走私7.5公斤冰毒的澳大利亚籍被告人卡姆·吉莱斯比死刑;积极推进反腐败斗争,审结贪污贿赂、渎职案件213件250人,其中原厅局级以上17人,以受贿罪判处海南省委原常委、海口市委原书记张琦无期徒刑。同时,严惩涉疫情犯罪,审结利用疫情诈骗、走私疫区冻品等案件473件。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工作上,累计审结涉黑涉恶案件693件,居全省首位,实现“案件清零”。深挖彻查“关系网”,移送线索310条,打掉“保护伞”25人。就审理中发现的行业管理漏洞向有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551份。
为维护老百姓的“舌尖安全”“头顶安全”“道路安全”,广州法院审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高空抛物、危险驾驶等案件4408件。此外,严惩侵害妇女、儿童、老年人的犯罪,审结拐卖、虐待、性侵害等案件603件,对利用家教、培训等工作便利猥亵儿童的被告人一律判令从业禁止。
加大对网络侵权行为的制裁力度
面对疫情冲击,王勇表示,广州法院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准确适用不可抗力、情势变更等法律规则,妥善化解3080件因疫情引发的合同违约等纠纷。与此同时,保障“双区”建设,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2499件,当事人涉及82个国家和地区。依法适用国际公约、域外法律,探索引入港澳地区司法规则,提升国际区际司法公信力。
在关乎民生的问题上,去年广州法院审结涉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案件21268件,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为务工人员追回拖欠工资2.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法院还致力于加强人格权益保护,审结侵犯隐私、姓名等人格权案件1773件,加大对“人肉搜索”等网络侵权行为的制裁力度。对侮辱、诽谤等行为判令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789.5万元,164名侵权人在媒体公开道歉。
探索建立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
数据显示,去年广州法院受理执行案件250189件、执结229405件,同比分别上升18.8%、20.2%,执行到位243.3亿元。执结劳动争议、抚养赡养等涉民生案件12286件,执行到位4.4亿元。为及时兑现胜诉权益,法院加大拖欠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账款案件执行力度,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并开展“法拍房”清场专项行动,1566套房产“交吉”交付。
同时,探索建立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7877件案件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11116名失信被执行人主动纠正失信行为、修复信用。强化善意文明执行,适用“活封”“活扣”措施,确保企业生产经营、资金流通不中断,避免“办了一个案子,垮了一个企业”。
据了解,广州中院连续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司法透明度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王勇称,广州法院持续深化司法公开,公开裁判文书61.4万份、审判流程信息2245.8万条, 2.5亿人次在线“云旁听”庭审,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彰显司法公开“广州模式”的蓬勃生命力。
■新快报见习记者 黄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