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小盆栽对接大愿景 发财树燃点发财梦
日期:[2021-02-02]  版次:[A04]   版名:[乡村振兴]   字体:【
■生机盎然的多肉小盆栽装点了石底村的绿色产业,首批产品入市就供不应求。

■加工大棚内,多名工人正忙着加工发财树。

■周启超与合作公司签订协议,成为自家产业的“园林主”。

【开篇语】

峥嵘岁月,不听天不由命的云安人,凭一双手一股力,开山劈石,改变“苦旱”之地缺粮的过去,书就人类水利建造史上的奇迹。

这双谋变求新的“手”,是几十万云安人的众志成城;这股向上而生的“力”,是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在千难万险前的无所畏惧。

山河如故,信念如初。

脱贫攻坚,云安奋力而行。

肉牛养殖、盆栽培育、花卉基地、百亿产业园……昔日荒山僻野,而今生机盎然。

乡村振兴,云安全力以赴。

臭泥塘变靓广场、荒草地建小公园……美丽村庄里,老有所养幼有所依,邻里守望,怡然耕读,同赴小康。

今日云安,“村美、业兴、家富、人和”,指日可期。

以五个“百亩基地”的大拼图,实现“一园带百村千户万人”的精准扶贫“云安模式”。“发财树下发大财,绿色产业有希望”,云浮市云安区白石镇石底村用3年时间答好了市委常委、云安区委书记李军晓的脱贫答卷。在2020年初冬,石底村迎来又一个丰产季,一车车从种植基地运来的发财树运抵加工大棚。

“从种植基地挖出,送来加工厂定型养育,再卖出去。”正在锯树干的周启超说。

攻坚四载,石底村借力脱贫东风成功打造特色种植业集群,以绿色经济为引擎,先后引入发财树和多肉盆栽脱贫双“IP”,将昔日“苦旱”之地逆转为脱贫致富网红村。

脱贫IP1:发财树 贫困户变身“园林主”

石底村村如其名,山多田少,偏僻干旱,周启超家里种了几亩稻谷和果蔬,但家庭耕种难成规模,偶遇丰年,也无“变现”路径。2016年,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定点帮扶石底村,工作队精研细判,利用当地阳光充沛、土地富含微量元素的自然禀赋,与云浮市绿趣农林科技公司合作引入发财树种植,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的模式,按照“村委租地、社司合作、农户领管、收益共享”的理念,与愿意从事种植发财树的贫困户签订合同,引导贫困户与周边的桔农适时转型种植绿化树和盆栽发财树,均由绿趣公司负责提供优质种苗,全程技术管理跟踪服务,产品回收按公司签订合同执行,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实现了由“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的转变。

周启超和村里另外46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与合作公司签订协议,每家栽下4000多株幼苗,一下成为“园林主”。2019年,公司延长产业链,在石底村再建深加工大棚,勤劳肯干的周启超被聘为管理人员,“自己种树有收入,在加工大棚上班有工资,咱村的发财树,还真给我种下发财梦。”他笑着说,返乡两年,眼见筷子粗细的发财树长到碗口粗,他干劲十足,计划扩种。

种植发财树的不仅仅是石底村。云安区新创“鲜花进村、鲜花围户”新模式,紧抓建设省级花卉苗木产业园的契机,鼓励群众在房前屋后清理出来的空地种植花卉苗木,由企业保底回收,全周期、全链条参与精美农村建设,探索“见缝插绿”新途径。通过“公司+村委+农户”模式,由公司负责种植发财树1500多亩,村委、农户共同管理,所得收益扣除成本后,按公司占20%、村委占30%、农户占50%的比例分成。破解清拆后闲置地荒废的难题,逐步实现“拆出安全、拆出美丽、拆出空间、拆出经济”的战略,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奠定基础。

2332个农村“四小园”,1500多亩发财树像花蝴蝶一样飞舞在云安区的村头巷尾、路口田间,村庄“颜值”大幅提升,群众生活越来越惬意。

脱贫IP2:多肉盆栽 充盈美景“备战”乡旅

云浮市政府办公室驻石底村第一书记李锋告诉记者,除了村里的贫困家庭,这两年诸多农户也看好发财树产业,纷纷载下新苗,石底村已形成苗种繁育、规模种植、加工、物流、销售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扶贫产业基地有接近300亩,但全村的种植规模已经达到7000亩。”他说,2020年正是发财树高产期,管理得当的“园林主”收益颇丰,首批采收获利两三万元的贫困户大有人在。此外,发财树的种植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土地出租金收益保障。

发财树并非石底村一枝独秀的扶贫产业。在2019年建成的石底村多肉种植基地,李锋的手臂绕了一大圈,“你们看,5个大棚,现在有几百个品种,2021年会达到上千种。”他神采奕奕,在五彩缤纷的多肉植物中穿行,“这里不仅是种植基地,还是旅游达人的打卡胜地,发财树和多肉植物,现在是振兴石底村的新IP。”

显而易见,优选附加值高的苗木产业着力打造发财树和多肉种植基地,已成为石底村因地制宜,解决贫困的有力举措。李锋说:“多肉小盆栽市场需求很大,我们的基地还在扩建。你看,这样修过去,很快就能和蔬菜种植基地连为一体。”

蔬菜基地也是一派生机。几位农妇散开在田垄上,有人弯腰摘菜,有人举锄松土。看到李锋走近,她们都停下手中的活儿笑着打招呼,“李书记,龙须菜可以摘了,这几天的游客要带过来呀!”

在已建成7000亩发财树基地、120(亩)苗木深加工基地、380亩蔬菜基地及140亩牛大力基地的基础上,石底村2021年还将扩建300亩多肉种植基地,“从4个‘百亩基地’增加到5个,村庄面貌会更美丽。”李锋笑着说。

五位一体:绿色产业带动乡旅

多肉基地的入驻,是石底村借云安区获颁省级农业产业园的顺势而为,也是扶贫工作队精研细判,对原以“乡旅”为开发目标的农业企业,进行的一次方向微调。“野原公司去年来石底,但当时发展乡村旅游的时机还不成熟,我们建议这家企业抓住商机,先从花卉种植做起,联动另外4个‘百亩基地’为农旅夯实基础。”

工作队的部署得到企业认可,生机盎然的小盆栽装点了石底村的绿色产业,首批产品入市,一炮而红。“供不应求!一部分走市场,一部分就在大棚里等游客,年轻人特别喜欢来基地挑选喜欢的盆栽,2020年慕名到村里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李锋认为,美丽乡村需要美景,却非以大拆大建为手段的“外部装修”,其终极目标是凝练乡村“内核”,将扶贫产业与乡村自然禀赋完美结合,合力助推乡村振兴。

“布局扶贫产业,不仅要让贫困户脱贫,还要让全村人共享成果,同步走向富裕。”李锋说:“事实证明我们的路走对了,五项产业相辅相成,互相‘引流’,游客来到石底村不会觉得景致单一,通过消费带动全村经济的增长。”

事实上,云安区近年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正在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产业园深度结合扶贫工作形成联农带农,已实现“一园带百村千户万人”的精准扶贫的“云安模式”。截至2020年底,白石镇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444元,在全区7个镇中增收第一,增长率第一。2020年6月,云安区现代花卉苗木产业园成功获批2020年第一批3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两园一强”的农业发展格局也将为石底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带来新的契机。

昔日凋敝石底,而今欣欣向荣,有劳动力贫困户平均每户每年增收近2万元,村集体收入也实现了从以往的零收入到2019年的6万元的飞跃。幸福感与获得感陡升的石底人,正在努力为更美好的明天奋斗。

■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通讯员 胡碟 ■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飞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