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医生为聋哑患者学手语 患者送上一朵小花
日期:[2021-02-06]  版次:[A08]   版名:[民生]   字体:【

新快报讯 记者高镛舒 通讯员韩文青报道 在广州一家医院的病床旁、手术室里,出现了一幕温暖的画面,医护们比画着标准的手语与一位患者进行沟通。

来自黑龙江的闵大姐和丈夫都是天生聋哑人,他们在深圳一边务工,一边照顾儿子。

刚满50岁的她在当地社区组织的体检中发现两侧肺有四个小结节,考虑是早期肺癌,当地建议她到大医院进一步接受治疗。

如果真的要手术,在诊疗过程中听不到、说不出的闵大姐该如何与医生护士进行有效沟通?儿子得知父母的焦虑,并通过四处打听,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希望得到何建行教授团队的帮助。

从门诊到查房,闵大姐的儿子与她形影不离,病情均由儿子代为讲述。无意中拉远了医患之间的距离,中间仿佛隔了一道屏障。为了解决沟通问题,何建行教授团队成员、胸外科主任医师李树本下班后专门找到闵大姐的儿子,学习日常简单的手语,李树本告诉新快报记者:“与患者真诚直接地沟通,才能更走近患者,能更有利于我们的判断和决策,能更好地增强医患双方的沟通与信任。”

3天后,李树本查房时已经可以流利用手语询问患者情况了。“我学了‘疼不疼’‘发烧了没’‘感觉怎样’‘血’等简单手语,上手术台也可以和患者沟通。”

1月14日手术当天,闵大姐独自进入手术室,医护人员用手语为闵大姐加油鼓劲,让她放松心情。手术采用何建行教授国际首创的“无管化”技术。“由于手术过程中没有气管插管、术后没有留置胸腔引流管和尿管,更加有利于快速康复,手术后4个小时便可以进食,6个小时可以下地走路,48小时便快速康复出院。”李树本向记者介绍道。

术后一周,闵大姐回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复查。“我妈妈非常感激,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可以用手语跟她主动交流的医生。”带着闵大姐回院复查的儿子回忆道,起初家里人都担心因沟通不畅影响手术,没想到医生居然主动找他学手语,这让全家人都放心了很多。

当天,文化水平不算高的闵大姐,送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递给李树本。内容是她画的一朵小花和一颗爱心,以表达感激之情。

李树本说:“这是我收到最美丽最特别的一朵小花。”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