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合作社成增收“活泉眼” 更有制度保障“水长流”
日期:[2021-02-10]  版次:[A05]   版名:[时政]   字体:【
■技术员正在培训果树管理技术。

广州发展集团多措并举推进斜磅村扶贫产业发展

“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帮扶单位的大力帮扶,我们有信心,合作社将会一年比一年好”。2月3日,在斜磅村扶贫合作社分红大会现场,斜磅村红雪生态蔬果专业合作社(下称“合作社”)法人及致富带头人苏彩群捧着分红,喜笑颜开地乐呵道。

自2016年对口帮扶清远连州市西江镇斜磅村以来,广州发展集团便以合作社作为纽带,推进斜磅村的扶贫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创收增收,打出一套多措并举的帮扶组合拳。

■新快报记者 农艳芳

依托合作社项目 她成致富带头人

苏彩群是连州市西江镇斜磅村大竹山村民,原本一家人靠种植几亩土地和上山采药材获得收入。几年前,丈夫黄强患上鼻咽癌,加上腰椎旧疾,手术后只能干些轻便活;而家里两个女儿尚在读书,还有一个老母亲瘫痪在床;家庭主要劳动力缺失,重担全压在她身上,雪上加霜的是,苏彩群也因意外受伤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一家人的生活眼看就要难以为继。

2016年,广州发展集团开始对口帮扶斜磅村后支持成立了合作社,同年,驻村工作队便将苏彩群吸纳到社里,参与温氏奶牛场清洁服务。进入合作社后,无论寒冬酷暑、逢年过节,她每天早上六点半就准时从家里出发,到奶牛场搞清洁,雷打不动。凭着高度的责任心,苏彩群还担任了现场管理班长,带领合作社社员完成项目的清洁卫生、绿化工作。

“在奶牛场工作每个月能有35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广州发展集团驻斜磅村第一书记侯红伟说,除了工资收入,苏彩群还能得到合作社每年的分红。

2018年,在合作社发展红雪桃种植产业后,驻村工作队便有意将苏彩群培养成致富带头人。“让他们着手经营管理,以后才能自主运营合作社。”侯红伟说。苏彩群也不负众望,参加种植培训班、积极交流,虚心学习红雪桃种植管理技术。而今,苏彩群在农技师指导下带领合作社社员管理着60亩红雪桃基地。

长短期产业结合 实现稳定增收

“斜磅村目前有3个产业基地,去年合作社刚新增了黄桃和高山红薯山稻种植项目,扩充了种植品种。”侯红伟介绍道,合作社目前涵盖了为温氏奶牛场提供清洁技术咨询服务项目、农产品销售服务、提供绿化种植服务、百亩红雪桃产业种植项目等,增强为合作社员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还带动村民发展农业种养。“100亩红雪桃有60亩是集中种植的,其余的40亩便是村民个人散种的。”

除了发展农业种植产业,利用好帮扶资金参与项目投资也为斜磅村带来了稳固的经济收入。

斜磅村小学楼顶和新党群服务中心楼顶的两个扶贫光伏发电项目,每年能为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带来近5万元的长期稳定收入;2020年,斜磅村入资的连州穗发光伏有限公司光伏发电项目,在未来20年,预计每年将为斜磅村集体经济增加稳定收入约8万元;2020年与东篱公司开展为期10年的农业种养扶贫合作项目,每年能为村里增加1.6万元收入。

“长短期产业结合起来,村里的收入就比较稳定了。”侯红伟介绍,2020年斜磅村村集体收入达28.5万元,仅合作社分红便达15.2万元,合作社社员户均分红4632元,最高分红达到18355元。

完善制度保障 开展工作有据可依

有了“活泉眼”,如何保障“水长流”?驻斜磅村的工作队员们又集思广益,制定了一套制度:《斜磅村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斜磅村集体产业扶贫项目收益使用管理制度》《连州市西江镇斜磅村红雪生态蔬果专业合作社社员盈余分配制度》等,对村集体及扶贫合作社扶贫产业收益分配及使用给予规范。

从长远考虑,斜磅村还制定了“2:2:3:3模式”,明确了村集体产业收益的分配使用。即每年将村里20%的扶贫产业收益用于救助致贫返贫的临时救助基金;另20%作为公益岗位报酬基金;还有30%用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金,提高斜磅村生态宜居环境;最后30%作为村集体产业发展基金,通过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去年4月斜磅村的3个特色村、5个示范村通过了清远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验收,全年有3万多人次来到我们这里旅游。”侯红伟说,目前斜磅村正在依托当地资源尝试发展乡村旅游,在未来,这或许又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