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共享出行渗入生活!低线城市、年轻、女性成用户关键词(2)
日期:[2021-03-03]  版次:[A11]   版名:[数媒+]   字体:【

1 新领域之共享电单车

企业已超250家 共享电单车跻身共享出行赛道

共享出行领域早已不只是共享单车和网约车的天下。在1公里-10公里的出行距离内,共享电单车正在成为主角。艾媒咨询报告指出,在适用人群、应用场景方面,共享电单车和共享单车形成了互补。其中,共享单车适用人群主要为白领和学生,主要的场景使用是办公区和校园。共享电单车的主要适用人群则为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普通民众。相比私人购买电单车的方式,使用共享电单车无需每次等待数小时充电时,便捷度大大提升。

2019年,中国共享电单车投放量已超过100万辆。由于一二线城市管制力度较强等因素,共享电单车主要投放在较低线城市及城市乡镇地区,缓解当地公共交通工具不足、出租车系统不完善等问题。2019年4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后,浙江、云南昆明等地出台共享电单车管理细则,推广共享电单车出行方式。

经过市场验证,共享电单车的盈利能力也得到多个平台认可。据天眼查数据,截至2020年10月底,我国共有超过250家产品标签含“共享电动车、共享电单车”以及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共享电动车、共享电单车、共享电动自行车”,且企业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共享电单车相关企业。注册地区方面,广东省和湖北省拥有数量较多的共享电单车相关企业,均为30家以上。行业头部玩家也在快速抢占共享电单车市场。2019年底,哈啰出行、蚂蚁金服与宁德时代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合资公司,探索两轮电动车换电业务。2020年二季度,美团投入了30万辆电单车。

易观分析指出,由于电动自行车易发生消防安全事故。长效消防安全管理能力仍是衡量共享电单车企业能否长久发展的重要标准。行业也需警惕玩家大规模无序投放车辆,避免“单车坟场”、平台大量倒闭现象在共享电单车领域重演。展望未来,在消费者出行习惯日益养成背景下,共享电单车市场交易规模有望从2019年的41.6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24.1亿元。

2 新领域之共享汽车

灵活又便利

超九成网民对共享汽车有消费意愿

而在3公里以上的出行距离中,另一款共享出行产品正在成为“新欢”。艾媒咨询报告表示,共享汽车相比私家车有灵活、便利的优势,面对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将有更多群体选择使用共享汽车。同时,共享汽车电动化水平提高将有助于减少污染气体排放。相较于共享单车、网约车的扩张速度,共享汽车的发展速度较慢,但其发展潜力不可估量。自东部沿海兴起,共享汽车企业目前已在中部、东部布局,并逐步向西部渗透。

从消费意愿看,九成以上的国内网民认为自己一定会或有可能会使用共享汽车。极光数据显示,女性、年轻、二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正在成为共享汽车用户的重要组成。2018年,国内共享汽车用户中,女性用户比例仅占21.2%。2020年,该比例便上升至23.4%。35岁及以下年龄的共享汽车用户则由2018年的90.7%上升至2020年的94.2%。随着共享汽车向低线城市渗透,2020年二线及以下城市的共享汽车用户比例达到55.2%。

从消费场景看,节假日(除了周末)和工作日均是使用共享汽车的主要时间段,比例分别为36.4%和41.3%。外出游玩、公务出行是共享汽车用户消费的主要场景。此外,还有35%的用户是在中长途出行时使用共享汽车,有约三成用户是在练习驾驶技术、上下班通勤时使用共享汽车。

从模式上看,极光《2020年共享汽车发展趋势研究报告》认为,由于需要解决车、牌、停车网点、加油/充电、车辆维保、汽车保险等问题,收入则主要来自汽车租金,这样重资产和重运营的商业模式容易让平台压力陡增。有的平台通过引入个人车源、众包车源和增加日租/月租等方式提升平台盈利能力。例如,首汽集团旗下汽车共享平台GoFun出行在传统租赁业务的基础上,还创新了新零售、试乘试驾、C2C、众包车服等业务。随着诸多创新业务推出,有分析认为,共享汽车用户未来将趋向于多元化、复杂化,助推共享汽车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