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杨裕 一个人,一肩挑 十年跋涉扶贫路
日期:[2021-03-04]  版次:[A04]   版名:[脱贫攻坚]   字体:【
■村容村貌、道路产业、农田水利……小麻村正在越变越好。

杨裕 广东省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社会事业交流合作处二级调研员,驻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大麻镇小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

■杨裕在小麻村夏令营开营仪式上讲话。

■2020年初,杨裕(右一)参与疫情防控。

■昔日的小麻村是个穷山村,今日变身美丽乡村。

3月1日上午9时57分,新快报记者联系杨裕时,在北京参加完“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他正奔波在回小麻村的路上。要说他的脱贫攻坚经历,最与众不同也最鲜明突出的,一是时间长,从2010年12月开始至今;二是前期单兵作战,自己一肩挑,“我们单位的情况就是干部人数比较少,所以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人,既是队长,又是队员。”

■新快报记者 陈斌

十年扶贫粤东,既是队长也是队员

家在广东高州的杨裕,是六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也是离家最远的一个,“从我高州的家再过去就到广西了,属于粤西中的粤西。”而他驻村的小麻村,属于粤东,“再过去就到福建了。”杨裕笑着告诉新快报记者:“从我家到我驻村的小麻村,一来一回有差不多2000公里,快赶上北京到广州了。”

杨裕从2010年12月第一轮“双到”开始,就在粤东地区单位对口帮扶的三个贫困村之间辗转。“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对农村比较熟悉,但刚开始驻村时,远离了城市,远离了亲朋家人和单位,去到大山里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就感觉自己好像登上了一座‘孤岛’。”说起十年前那第一个驻村开始的冬季,杨裕又想起了那年“天寒地冻”的情景。

低估了广东冬天的威力,更没想到粤西山区冬季的寒潮、霜冻如此之猛烈,“两个月不到,我的手上、耳朵上就长满了冻疮……”当年村里的环境和条件十分有限,杨裕还记得,因为没有路灯,村民们天一黑基本上就休息了,只有借住在村委会的扶贫干部窗口的灯会一直亮到凌晨。大量的案头工作、文字资料,电脑录入与手写并用。“在村里有一点和在机关单位一样,更多档案资料工作。”杨裕说。

扶贫扶智扶志,教育帮扶令他最骄傲

“扶贫扶智扶志,我们一直都很重视教育在帮扶中的作用。”十年的驻村帮扶路,他最骄傲、最开心,同时也是最难忘的,就是每个阶段都不放松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帮扶。

从最初的广东省青少年基金会到广东省教育厅及所驻村的乡贤,从香港霍英东基金会到金利来奖学助学奖教基金,杨裕帮助了无数贫困家庭的学生通过学习得到成长,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有一个我们支持的学生,读了烹饪专业的专科学校,参加全国性的技能大赛获了奖,毕业后就留在学校任教。”杨裕说,“我们小麻村有个学生考上了北京大学,本科读完后,我们还继续资助支持她读研究生,虽然她不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孩子,但我们一样尽我们的力量帮助她完成学业。”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为什么这么重视教育扶贫?杨裕说,经过入户走访的精准核查,他发现贫困人口当中学生的占比非常高,“大概100个贫困人口当中就有40人是学生,这个比例太高了,而且我们深知教育的重要作用,所以我就提出了针对教育帮扶这一块的一些应对办法,单位也非常支持。这些年我亲眼看着不少学生的成长变化,真的替他们高兴。”

杨裕2016年刚到小麻村时,到一个贫困户家走访,家里上一年级的小男孩,“躲得远远的,不跟人打招呼,学校里老师说他学习也不认真,很难教……”小男孩的父母亲一方智力残障,一方肢体残障,还有个妹妹智力低下,属于被兜底保障的低保户家庭,“但扶贫扶智扶志的力量真是不容得忽视,我眼看着这孩子2017年就改变了很多,现在学习成绩提高到了班级前三名,人也开朗礼貌多了。”

如今这个孩子已到镇上的中心小学上五年级,杨裕也一直关注着这个家庭。“有空我就去他家看看,看看灶上煮的什么菜,冰柜里有什么食物,不比其他人家差。”他笑着说。

5+2,白+黑,工作的意义就是小村变了样

驻村的日常工作,量大时间紧,压力更是不一般,对杨裕这样只有一个人的“扶贫工作队”来说,更加不容易。“村里人休息得都比较早,往往只有我办公室的灯一直亮到半夜。”

“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娃,我的父亲也是老党员,老基层干部,他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不负人民的初心,也是我面对村里情况时的工作动力。”远离了家乡,远离了在广州的小家,无法照顾年逾90岁的父母双亲,也兼顾不到上高一的女儿,杨裕难免有些遗憾,“女儿很听话,也很懂事。父母年纪大了,身体状况总会有些差。”杨裕把这种“感同身受”移植到了村里的五保户老人身上,“他们有什么病痛我们会与村干部一起帮忙照顾他们。”

“5+2,白+黑,这就是我们的工作状态。工作量大的时候,难免也会情绪低落。”杨裕若有所思地说,“但我会提醒自己,要明白我们工作的意义。”在杨裕看来,工作的意义就是,看着自己眼前的小山村,一点一点地改变,一天一天地变得更美更好,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村容村貌、道路产业、农田水利……大大小小的改变,无一不是脱贫攻坚交出的答卷。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