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刘羽珊:我比较享受“孤独”的感觉
日期:[2021-03-07]  版次:[A14]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刘羽珊 幽兰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委会主任

刘羽珊有江南女性独有的温婉淡雅的气质,但在多年的求艺道路上,她的风格又是融合了多领域的精髓,在写意花鸟画的探索上,孜孜不倦,期望走出一条能体现她特长的艺术道路。在她看来,女性画家的创作视角更充满“爱”和“善”。而在具体的创作上,刘羽珊希望有时间让自己“寂寞”下来,“我比较享受‘孤独’的感觉。”她如是说。

收藏周刊:在您看来,女性画家在创作上有哪些优势,或者说女性艺术家的视角有什么不同?

刘羽珊:首先,我觉得在创作上不应有男女之别,如果说女画家更加感性、敏感、细腻、温情等等的话,我认为这只是一种性别特质。其次,我认为现代女性身处最好的时代,已无所谓优势弱势。古今中外,在世界绘画史上,女性画家一直都是凤毛麟角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女性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女画家跟男画家一样,有很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但是,女性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其固定的社会角色。所以,女画家要在创作上取得丰硕成果,必然比男性要付出更多。当然,女性的社会属性和天然的性别差异性,必然带来创作视角的差异,这方面我没有做过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只是感觉上觉得女画家更加注重内在情怀的表达与诉说。而且,正是因为女性的社会责任多是来自于家庭,女性画家的创作视角更充满“爱”和“善”,是一种大爱和大善。

收藏周刊:您平时是如何平衡创作和家庭的关系?

刘羽珊:跟大多数中国传统女性一样,我也是先安顿好家庭,再投身于创作。我的本职工作是教师,首要任务是教学,所以能投入到创作上的时间并不多,我经常开玩笑地说,我的创作是在家庭与工作的“夹缝”中进行的。实在有冲突的情况下,会选择在创作上做出点牺牲。随遇而安,是我的主要人生态度。对于女性天然的角色和责任与付出,坦然接受,并努力做到平衡与兼顾。

收藏周刊:您最崇拜的女画家是谁,对您有哪些影响?

刘羽珊:上世纪80年代在上海美术馆参观潘玉良画展,是我最早接触到的女画家,慕名而至的观众人潮涌动,看累了就席地而坐,休息好又接着看,大家都带着干粮,那时候大家对艺术有一种狂热的虔诚。在那个年代她的人生经历,以及她在西画中加入中国元素,富有力度的线条、画面的笔韵,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我在艺术上的坚持,以及创作上都有影响。

周思聪,是我在央美进修的时候了解到的杰出女画家,她创作的“矿工图”组画,无论是画面传达出的水墨力量,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还是作品背后不畏艰苦的创作经历,都给我以震撼。她后期创作的一系列荷花作品,境界极高,是我一直在关注与学习的。

收藏周刊:您最近有哪些大的创作计划?

刘羽珊:最近的创作计划,一方面是关于建党一百周年这个主题创作;另一方面是探索大写意花鸟创作对于大时代精神、宏大主题的表达,这需要潜下心来学习和摸索,我希望有时间让自己“寂寞”下来,我比较享受“孤独”的感觉。

■收藏周刊记者 陈福香

[南国艺坛姝丽]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