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打造“农运大王” 从此星火燎原
日期:[2021-03-17]  版次:[A05]   版名:[建党百年]   字体:【
▲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钟涌/摄

农讲所:知行合一开门办学的典范

革命广东

初春二月,红棉正红。

农讲所内有木棉二株雄峙,广州市原市长朱光题诗《观农民讲习所旧址》:宏开讲舍古无伦,崛起农民第一功。合抱英雄树双峙,年年花发照天红。

第五届农讲所学员谢铁民牺牲前,血衣里有留给弟弟妹妹的一首小诗:“春风拂拂地吹来,桃花夭夭开放了,革命总会成功,自由、平等、幸福――理想的社会不就在这里!”

谢铁民牺牲时年仅23岁。农讲所的展墙上,这样让人肃然起敬的故事还有许多。这些烈士牺牲时大多只有二三十岁,正值人生最美的年华,他们值得被永远铭记。

【探幽记】

毛所长的办公室兼卧室很简陋

农讲所的全称是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它坐落在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原址为明代建造的番禺学宫,又称孔庙。番禺学宫始建于1370年。这座宏伟的古建筑从南到北由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崇圣殿和两侧东西廊庑等组成。

当年这里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学宫大成门左右两侧分别用杉木板隔成教务部、值星室、庶务部,东耳房是毛泽东的办公室兼卧室,西耳房是图书室,大成殿是课堂,崇圣殿正间为膳堂,东面为军事训练部,前院两庑和后院两廊均是学员宿舍。

1953年,在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的基础上,农讲所落成,并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任教员的周恩来总理亲自为纪念馆题名。

第六届学员来自全国影响最大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为培养农民运动干部,以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在共产党人的倡议和主持下,以国民党的名义在广州举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先后办了六届,培育了800多名农民运动干部。第一、二届所址在越秀南路惠州会馆。第三、四、五届所址在东皋大道1号。

第六届所址在番禺学宫,毛泽东任所长,时间从1926年5月3日起至9月11日止,历时四月有余,是六届农讲所中最长的一届,且因为这一届面向全国招生,学员来自全国20个省共327名,毕业318名,是规模最大、社会影响最大的一届。

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开设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等20门课程。毛泽东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等三门课程,并编辑了《农民问题丛刊》。农讲所教员有萧楚女、彭湃、周恩来、阮啸仙、恽代英、赵自选等。农讲所还聘请了社会知名人士郭沫若、何香凝等来所作专题演讲。

【滥觞史】

循循善诱地培养“农运大王”

农讲所办学宗旨是“为养成农民运动之指导人才”“养成冲锋陷阵之战斗员”,使其成为“农民运动之推进机”。一句话:培养农民运动大王。

解放后,农讲所学员马致远撰写回忆录时说,所长毛泽东非常关心学员。一次,他患痢疾,毛所长发现后立即安排入院治疗。毛泽东还注重启发式教学。有一次毛泽东问他:“你的名字(马价人)为什么要这么多的人字呢?”当时他一下子愣住了,就用“人多势众”四字回答。毛所长说:“人多势众谈对了,你们三百多个同学,每人如能领导三五万农民兄弟,农民运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后来第六届农讲所学员毕业后,果然如毛泽东希望的那样,回到各地农村,组织发动农民,掀起了全国各地农民运动的高潮。

农讲所注重“三实”:实操、实用、实效

当时毛泽东给农讲所制定了招生条件:一、“决心于农民运动,并无他项异想”“不事奢华而态度诚恳者”;二、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身体强壮能忍苦耐劳者”;三、“无家庭生活重大之牵累者”;四、中学程度“文字通顺能演说者”;五、“不收田主及绅士的子弟”。

这样就保证了学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水平,当年参加农讲所学习的主要是来自全国的贫苦农民子弟,也有一部分工人、小学教员和青年学生等。

怎样教?农讲所坚持执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政治训练与军事教育并重”的方针。教学内容主要是研究中国农民问题和学习革命理论,并用于实践中。

农讲所还把全体学员按地区组成13个“农民问题研究会”,在各省研究会内引导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毕业的学员在返回各省之前,遵照毛泽东指示,拟定出一份自己的工作方案,根据方案要求和所学知识,学员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从事农民运动,成为农运的骨干力量。

可见,农讲所注重实操、实用、实效的教育,是教、练、秀三合一的教育,是中国农民运动高质量发展的孵化器、加油站、大赛场。

【大功铭】

彭湃率先让中国农运澎湃起来

在农讲所的教师队伍中,广东海丰人彭湃(1896—1929)撰写的《海丰农民运动》成为农民运动者的必读书。彭湃于1918 年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回国后致力于开展农民运动,1924 年4 月赴广州领导农民运动,创办农讲所,是第一届、第五届农讲所主任和农讲所骨干教员。学习期间,彭湃带学员到广州市郊实习,向学生传授海陆丰农民运动的经验。

在中国共产党党内,彭湃是最早把注意力转向农村和农民的领导人。为点燃农友参加革命的热情,彭湃率先烧掉分给自己的田契,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农民革命的熊熊烈火,从海丰燃起。他领导创建的广东农民运动,是大革命时期全国农民运动的先声。1923年元旦,中共中央领导人瞿秋白说:“彭湃同志是中国农民运动第一个战士。”

1926年,毛泽东称赞彭湃为“农民运动大王”。

萧楚女是引领青年的“蜡烛”

农讲所里,萧楚女为教务主任,负责教务部工作。毛泽东后来称赞萧楚女说:“我是很喜欢他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书,主要靠他。”

1927年4月22日,萧楚女被国民党杀害于南京石头城监狱内。

1927年6月25日的《中国青年》评价萧楚女:“他是青年群众的明星,他是刻苦忠实的革命家!自从少年以至于死,他一直以革命为生命。他的死,是革命青年失去了良师,他的死,是革命队伍丧亡了勇敢的战士;他的死,在每个革命者的心上剜上伤痕!”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这句话是萧楚女的名言,也是他的人生写照。萧楚女的蜡烛精神光明不灭,鼓舞后人。

【长物志】

近1/4学员献出年轻的生命

为寻求革命真理,第五届农讲所学员谭作舟只身负笈广州。从农讲所毕业后,他在家乡阳江建立了当地最早的农会。1927年,谭作舟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被捕,次年英勇就义,年仅26岁。

农讲所第二展厅里,陈列着谭作舟狱中写给五弟的家书。斑斑笔迹里,记者依然读到这位年轻革命者的心声。“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余今日之死,适足为异世之光。望你继吾志愿,余死无憾矣!”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溢于言表。

农讲所学员的身影一直活跃在中国革命的舞台上。在艰苦卓绝的革命生涯中,近1/4学员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韦拔群、黄学增、毛泽民、韩永禄等200多个不朽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伟业的丰碑上。

【经世策】

红色品牌传颂厚重底蕴,圈粉无数

近年来,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文化讲堂”等特色鲜明的红色教育文化活动为农讲所“圈”来越来越多“粉丝”,农讲所每年接待游客达60万人次。

瞻仰一次旧址、参观一次展览、观看一场专题片、重读一段党章、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参加一场宣讲学习……广州农讲所纪念馆的红色活动多种多样,各级党组织还可以根据农讲所提供的专家库“点单”授课。

“农讲所奇妙夜”等活动深得众多家庭的青睐,开办夜间研学课程以来,场场报名火爆。

去年,农讲所还与广州一汽巴士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红色公交”文化品牌线路,将中共三大会址、烈士陵园、农讲所、广州解放纪念碑等红色地标串珠成线,农讲所派出优秀讲解员随车出发,带乘客领略羊城厚重的红色底蕴,备受游客热捧。

■统筹:冯树盛 ■策划:张英姿 陈琦钿 ■撰稿: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