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林波:每次慈善会都是被鼓舞的过程
日期:[2021-03-21]  版次:[A14]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广东省蓝态幸福文化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2017年,我从生活了20年的北京来到广州,开始了在广东省蓝态幸福文化公益基金会(简称蓝态公益基金会)全职之路。几年间,目睹着基金会从单一的一堂公益课延展到20多个公益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是源于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社会需求,在实践中不断地互动、完善与迭代。

有一个活动,虽然不是项目,但在蓝态公益基金会分量很重,就是每年一度的周年庆暨慈善拍卖晚会。我连续四年,作为慈善晚会的总策划参与其中。慈善晚会的整体工作量非常大,要动用超过千名的志愿者参与,而有些准备工作往往提前一年就开始了。每次参与,都会经历若干次的加班,通宵赶进度的情况每年都有,身体上的疲劳在所难免,但精神上愉悦的体验,尤其令人难忘。

每次慈善会对我而言,都是一次被教育、被感动、被鼓舞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从拍品募集就开始了。蓝态慈善拍卖晚会的拍品,通过接受定向捐赠募集。问题来了,这些拍品的捐赠人或是感召人为啥会把有一定价值的艺术品,无偿地捐赠给蓝态公益基金会呢?本质上,是蓝态公益基金会前置地为他们提供了价值。蓝态公益基金会的所有公益项目,都基于帮人解决问题,解决与父母、配偶、孩子相处难题,解决企业管理的难题,解决自我身心健康的难题等等。所以,目前蓝态慈善拍卖晚会募集来的拍品,都是源于捐赠人的感恩之心。可以说,每件拍品的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曾有一位知名画家,最初与蓝态公益基金会并不熟,当他的朋友为了蓝态慈善拍卖晚会向他感召作品的时候,他不太情愿,碍于朋友的面子捐了一幅作品。也就是因为这幅作品,他与蓝态公益蓝态公益基金会结了缘。当他渐渐了解到蓝态公益基金会默默为社会做了很多事情的时候,他的态度也改变了。前年,慈善会筹备会刚刚启动,他电话就打了过来,说你们是不是需要拍品啊,得到肯定答复后,他说今年专门为蓝态创作了一幅,也是这一年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你们尽快过来取吧。去年,一位企业家捐出了一幅宗教界人士的作品。她跟我讲,大师身边的侍者罹患重病,难以承受高额的医药费,她得知之后,毫不犹豫转了十几万元给对方治病,尽管这位侍者最后还是遗憾离世,家属为了表达感激,把这幅大师作品赠给了她。这幅背后充满爱心的拍品,在2020年蓝态慈善拍卖晚会上拍得善款51万元。

每年接受拍品的过程,就是接受一份份沉甸甸爱心的过程,而这些爱心拍品在慈善会现场,把爱再次传递出去。慈善会现场最感人的场景,就是爱心人士拍得拍品后,马上捐出再拍,如是“爱心接力”若干轮。第三届蓝态慈善拍卖晚会上,就出现了一幅作品拍卖了八轮。还有一种情况,基于对作者的仰慕和对作品内容的认可,同一内容的作品,会被多人追求。去年的慈善会,八公山人一幅“法礼德道 修齐治平 文以化企 基业长青”作品,被24位爱心人士分别请走。

蓝态公益一直秉承“虽公益 不随意”的理念做事,所以在蓝态慈善拍卖晚会上出现的作品,水准都很高,其中不乏名家大家的作品。但也有个特例。2018年的慈善会上出现了一件作品,一件题为《幸福》的广绣,这位名叫梁慧茹的作者,并非名人,不过是一位70岁的退休老人。但这幅作品却以令人震惊的18万元,被爱心人士拍得。整个创作过程,我们有拍摄团队记录,所以全然了解背后的故事。这位梁阿姨,是番禺本地人,从小住在大学城地区的村里,风俗使然学会了广绣。60岁时爱人离世,她没有独自悲伤,而是在女儿的建议下开始做志愿者,一做就是十年。亚运城、地铁站、火车南站、福利院、蓝态爱心餐厅,都留下了梁阿姨服务大众的瘦小身影。蓝态慈善晚会筹备期间,她找到我,说想绣一幅作品献爱心。我当时就眼前一亮,心想:可以啊,我们的拍品除了艺术内涵之外,更多承载的就是人人可参与的公益之心。梁阿姨一针一线,用了一百多天,完成了这幅作品。其间经历过绣了三分之一,阿姨发现基布材质的问题,作品有极其细微的变形,阿姨毅然重头开始,达成了最终的圆满。我问过这幅《幸福》的拍得者,为啥会青睐这幅作品?爱心人士说,阿姨的心很静念很纯,每绣一针都带着一句祝福,这种爱的力量,是自己最看重的,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把这样的好作品带回家。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