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5G+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提速
日期:[2021-03-31]  版次:[T02]   版名:[乡村振兴]   字体:【
■茂名市茂南区“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是广东省首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牙象村已建成牙象大地艺术公园、田园综合体丰收广场、牙象农舍美术馆等文旅项目,成为集游览、休闲、度假、购物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带动附近农民就业。

■“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吸引很多游客前来感受新农村新面貌。

茂名市茂南区以“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强力推动周围乡村发展

三月,正是踏青好时节。站在高处眺望数万亩连片农田,处处生机盎然。五彩斑斓的花田中,游人乐嬉戏、彩蝶忙飞舞;荷塘里,巴掌大小的荷叶才羞羞地冒出水面,就有蜻蜓立上头;远处葱绿的稻田里,无声无形的数字科技正悄然识破“虫脸”,为秧苗默默撑起“保护伞”……

这里是茂名市的“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是茂南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区和示范区。该项目利用财政资金3亿元,预计撬动社会资本约42亿元,通过金塘镇牙象村等周边8个行政村集约流转的8000多亩农田,正连片轮作种植芋头和水稻等农作物,已累计带动当地村民超2000人就业,预计未来可带动就业超1万人。“以前是村里人留不住,外面人不敢来,现在不仅出去的人都回来了,连外地人都想来我们这里发展,变化大到你都不敢想。”牙象村老书记、如今的村党建指导员陈学明指着村里连片的新房说。

从村里留不住人到满村建新房

“这片稻田每年都会种出不同的图案,等到成熟时,就会成为旅游的网红打卡点。”坐在牙象大地艺术公园里,陈学明指着远处的嫩绿稻苗说。2018年5月,“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项目批复立项,规划核心区面积3万亩。作为核心区首批辐射发展的牙象村,集约流转了3000多亩土地进行连片开发,陆续建成了牙象大地艺术公园、田园综合体丰收广场、牙象农舍美术馆等文旅项目。

“园区项目充分带动了村里劳动力的输出。现在村里人都知道,参加田园综合体,人人都有事做,有事做就有钱收。”陈学明告诉记者,平时村里会有100多人在园区的各个项目从事种植、清洁、维护等各种工作,到旅游旺季或农忙时节,村里能有200多人在园区工作。

充分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让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陆续回流,“看房子都看出来了,沿着园区农田边,这两年村里有100多户建了或正在建新房子。”陈学明颇为自豪地说,以前是村里土地丢荒生活艰难,留不住村里人,更没有外地人来。现在,不仅出去的人陆续都回来了,连外地人都想到牙象村来发展。“以前走在村里都看不到几个人,现在旅游旺季人多到都走不动。”

依托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茂南区对田园综合体周边村庄进行了统一规划和改造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岭南特色精品村。通过做大、做强、做精特色农业,牙象村成为集游览、休闲、度假、购物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入选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名单。记者了解到,茂南区“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的文旅项目全面建成后, 预计年旅客人数达150万人次,新增产值8.6亿元。

数字农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

毗邻牙象村的天安村,是精准扶贫时期的省定贫困村,村里人多地少,家家户户都是分散种植。2016年驻村工作队进驻后,在村里流转了120亩土地,集中发展蔬菜种植特色产业。以产业带动农户发展种养殖,天安村顺利走上了脱贫路。

“2019年我到村里的时候,到处都还是泥土路,田里的荒草长得有人高,躲进去能捉迷藏。”天安村驻村第一书记吴木胜告诉新快报记者,随着田园综合体项目的不断扩大,2019年天安村流转了2000多亩土地,占全村土地总量的七成,加入综合体的二期发展,主要种植葡萄和花海。村里先后引进了3家相关公司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其中2家已经签订合同。短短的2年多,天安村的村容村貌、基础建设,产业发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吴木胜说:“精准扶贫前,天安村集体经济才2.3万元,2020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3万元,今年估计要超过20万元,主要得益于田园综合体的土地流转增收。”

如果说农旅结合让茂南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枝繁叶茂”,“5G+智慧农业”则是强健了乡村的“根茎”。

“我们村的花卉观赏、水果采摘,都是通过农业高科技来控制农作物的生长。无人机播种、无人机喷洒农药、智能识别虫情等等。”吴木胜自豪地说,现在的农业种植,正从单纯的机械化向更高层次的智能科技化发展。园区打造了3000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利用国际领先的“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农作物生产各环节的智能感知和精准管理,提供种植决策支持,对农作物种植气象、土壤、水源环境的实时监测,实现农业设施远程自动化控制。

“人脸识别”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在智慧农业中,“虫脸识别”这一核心技术也在大显身手。在“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的5G数字农业种植示范基地里,智能识别虫情测报系统正是物联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在农业上的综合应用,通过精确算法智能识别,几秒钟即可精准识别出虫害的种类和发生程度,对害虫进行预测预警。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升农作物产品质量。

此外,生态全景监控系统可以让农户足不出户就实现720°无死角监测整个田间作物生长、病虫害发生等情况。通过智慧农业云平台,在PC端、手机端在线监控,实现随时随地查看虫情、苗情各种环境参数,无需再下田查看。5G智慧农业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力。

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

牙象村和天安村的发展有目共睹,良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周边越来越多村镇加入到田园综合体的发展中来,园区核心区范围也在不断向外扩展。

新快报记者在园区的规划图上看到,作为广东省首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核心区面积3万亩,辐射区达5万亩,覆盖茂南区金塘镇牙象等8个行政村。以“稻菜果”、荔枝、罗非鱼为核心产业,主要布局建设农业产业园、 农副产品加工集聚区、文旅休闲和仓储物流电商服务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文旅“三位一体”发展。

“3万亩的核心区不可能一步到位,总要一步一步来。”洪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彭业仁说,洪山村如今正在做土地流转的前期工作,计划集约1000亩土地加入到综合体的发展中来。虽然之前没有在园区内发展,但整个综合体项目辐射到了整个镇,综合体项目库的各项配套,例如道路、绿化、灯光等等基础设施,周边的村镇都一起享受到了,尝到了整体规模发展的甜头。

作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的试点,园区已流转土地8000多亩,连片轮作种植芋头和水稻等农作物,地租从每年500元/亩翻番至1000多元/亩。未来流转的土地规模预计将达2万亩。除了成立农民专业合作联社,通过“订单合作、流转聘用、托管保底、入股分红、辅助创业、参与保障”等六大机制,带动项目区群众致富外,园区通过土地流转,优先吸纳当地村民成为企业员工,已累计带动超2000人就业,预计未来可带动就业超10000人。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

据介绍,茂南区“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全面建成后,将构成覆盖农业产业全链条、全环节的现代化农业体系,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标杆性产业园。

/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杨升华 /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 责编:曾贵真 / 美编:张汉松 / 校对:楚晓庆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