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底,广东连续出台三份文件,为珠海、汕头、湛江“量身定制”加快发展政策,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4月14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支持三市加快发展政策的相关情况。
■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推动三市加快发展 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在发布会上指出,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制约新时代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201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将全省划分为珠三角地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3个功能区,明确了各自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力求从根本上破解影响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
“三年来,全省上下紧紧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但同时,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情况仍然存在。” 朱伟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在经济总量超11万亿元的大体量上推进高质量发展,单靠珠三角这一核心区“一枝独秀”,特别是广州、深圳“双城引领”还远远不够,必须尽快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广东以推动珠海、汕头、湛江三市加快发展为着力点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朱伟说,“出台这三份文件,不仅对推动三市加快发展意义重大,更将有力带动珠西崛起、两翼跃升,为全省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聚焦重点领域明确重点任务 三市突出差异化发展
据介绍,三份文件突出差异化发展,注重分类施策、精准施策。朱伟说:“珠海、汕头、湛江三市在地理区位、发展基础、发展要求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全省的区域发展大局中也承担着不同的任务使命,同时三市也各自面临着不同的问题、短板。”比如,珠海重点是要联合澳门做强大湾区的珠澳发展极点,辐射带动珠江口西岸加快崛起,但同时面临着改革创新动力不足,城市发展能级偏小的问题。汕头、湛江重点是要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辐射带动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加快形成新的增长极,但同时又都面临着产业发展水平偏低、城市服务功能偏弱、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省里对三市的发展要求和政策支持也各有侧重。
朱伟介绍,三份文件聚焦增强三市改革创新动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完善基础设施布局、优化区域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全面梳理短板弱项和近期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环节,谋划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任务,着力改善三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找准产业发展定位,重点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区域发展平台,梳理一批重点支持的政策清单。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抓手,进一步明确三市未来发展重点任务,其中,珠海文件提出了践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使命、推动形成珠澳全方位合作新局面、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打造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新枢纽、打造生态文明新典范、建设宜居幸福新都市七大领域重点任务;汕头文件提出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特区、建设治理高效的法治城市、塑造开放包容的文明窗口、打造聚侨惠民的和美侨乡、建设绿色宜居的智慧都市五大领域重点任务;湛江文件提出了推动湛江深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快建设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力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加快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形成高水平开放合作新格局五大领域重点任务。
给予三市更大自主性、灵活性 省的重大产业项目向三市倾斜布局
朱伟表示,三份文件的政策创新点比较多,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首先是加大“放权强市”的力度,明确提出要按照能放则放、应放尽放的原则,依法将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以清单的形式下放或委托三市实施,给予三市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同时,加强要素资源的保障力度,在人才、财政、用地、用人等方面都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其次,大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明确提出支持珠海建设珠江口西岸的轨道交通中心,支持汕头、湛江建设全国性的综合交通枢纽,并谋划布局了一批重大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这些将对三市的发展形成有力的支撑。再者,强化重大产业发展平台的建设,提出推动省的重大产业项目向珠海、汕头、湛江倾斜布局,集中力量建设大型产业园区、高端产业集聚区等。
此外,强化城市服务功能,明确提出要推进建设智慧城市,建设高水平区域的教育、医疗、文化和商贸服务中心,并谋划了一批重大民生社会事业项目,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三市的人民群众。
●三市相关负责人谈发展规划
珠海:从“特大高多”四方面贯彻落实
会上,珠海市副市长张宜生说,这次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文件,赋予了珠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总定位目标,我们理解为主要从“特大高多”四个方面去贯彻落实,这也是珠海重点实施的四项战略任务。“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一是“特”,就是继续加快经济特区发展,践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使命;二是“大”,就是不断提升城市能级量级,强化城市枢纽核心功能;三是“高”,就是注重城市协调发展,保持“绿色”这张城市名片,加快建设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多”上,就是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全力支持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横琴注册澳资企业累计超3800家,成为内地澳企最集中区域。” 张宜生说,在深化珠澳合作方面,珠海将围绕澳门所需、竭尽珠海所能,加快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推动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行稳致远。
汕头:继续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汕头有着民营经济活跃、华人华侨遍布海外等独特优势,汕头市委常委、副市长双德会提到,“侨乡是汕头的金字招牌,我们的华侨、华人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500多万人。改革开放40年来,累计利用侨资近百亿美元,形成了发达的民营经济;侨资办公益事业达到近百亿人民币。”接下来,汕头将继续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引侨资、聚侨智方面,全力打造好华侨试验区这一唯一以侨命名的国家级重大改革开放平台,引进侨资企业投资建设重大项目。同时,加快推进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支持华侨华人投资创业和华侨产业集聚发展。规划建设华侨华人创新创业产业基地,实施海外博士院士“双士”工程,积极探索争取在汕头工作的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湛江:加快建设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湛江是大陆通往海南的咽喉之地,但交通基础设施薄弱。湛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兴表示,近年来,湛江聚焦交通短板,掀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五年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700亿元,湛江海陆空铁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框架初步成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大提速、大升级的发展阶段。
此次《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湛江加快建设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到2025年基本建成内联外畅的交通网络,到2035年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为此,湛江将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陆海经济大通道,构建内通外畅的高快速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