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艺术需不需要看懂
日期:[2021-04-18]  版次:[A08]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广州大剧院

■成都太古里商业区的装置

■曾振伟 五洲英才

■曾振伟 百鸟归巢



日前,浙江湖州营盘山景区,因“女子给婆婆喂母乳雕塑”,直白的艺术表达,再一次把公共艺术推向风口浪尖,不少网友直呼难以理解。

艺术是想象力的结晶,当想象力过于天马行空时,形成的视觉形态,自然超出常人的理解能力,但这种理解与不理解,却难有对与错的标准,自然,“奇葩”的、难以接受的、超乎寻常的词便充斥在对艺术的评价中,公共艺术尤甚。对此,也有学者认为,艺术就不应该让公众直接看懂,“要是都看懂了,美术馆存在的意义便不大了。”当然,更有顺德某美术馆的相关负责人大放厥词,“我们放弃了出生在1980年以前的观众。”他解释原因是艺术是属于未来的。

尽管对艺术的看法,众说纷坛,对艺术的标准也莫衷一是,但集体审美也总有一杆秤,它会形成舆论,并广泛流传,否则,每年不同机构、组织评选的“十大最丑”建筑或者公共艺术,又怎么会活跃于网络呢?

或者,我们也可以暂时放低姿态,懂不懂或者跟学识或知识储备相关,但美与丑,是本能的反映,公共艺术的“丑”为什么多年来仍然充斥坊间?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们这一期邀请了著名学者梁江、宋伟光,著名艺术家曾振伟,知名策展人彭文斌等从各个角度深入剖析,让我们与读者一同科普公共艺术的真谛。

(收藏周刊编辑部)

艺术顾问(排名不分先后)

陈金章 梁世雄 刘斯奋 许钦松

梁 江 陈永锵 方楚雄 林淑然

张绍城 卢延光 周国城 李鹏程

许鸿飞 汪晓曙 卢德平

■统筹:李世云 ■采编:潘玮倩 陈福香 梁志钦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